上回书说到多尔衮在朝堂上玩狠的,把豪格那犊子给砍了,这下子盛京(沈阳)城里头可就属他最大了。可他心里头还有个疙瘩没解开——就是那坐在龙椅上的福临小皇帝。虽说才六岁,可咋说也是皇太极的种,留着他,指不定哪天就被人当枪使,跟豪格似的蹦出来咬自己一口。
这日头晌午,多尔衮揣着明白装糊涂,晃悠到后宫找大玉儿唠嗑。大玉儿正陪着福临在院子里玩泥巴呢,福临弄了个泥人,举着喊:“额娘你看,这是多尔衮叔叔!”
多尔衮瞅着那泥人歪瓜裂枣的,嘴角抽搐了一下,心说这小王八羔子,咋不捏个好看点的?面上却堆着笑:“哎哟,咱们小皇帝手可真巧,跟俺长得一模一样!”
大玉儿赶紧给多尔衮使眼色,让宫女把福临带下去洗脸。屋里头就剩他俩了,大玉儿沏了杯茶,轻声问:“王爷今儿个咋得空过来了?瞅着脸色不太好,可是有啥心事儿?”
多尔衮接过茶碗,没喝,叹了口气:“大妹子,不瞒你说,俺这心里头正合计着事儿呢。你说这福临吧,虽说当了皇帝,可毕竟是个小屁孩,万一哪天长大了,知道他爹是咋死的,知道豪格是咋没的,能放过俺吗?”
大玉儿一听这话,心就提到嗓子眼了,可面上还得装镇定:“王爷说啥呢,福临他才多大,懂个啥呀。再说了,俺还能让他跟您作对不成?”
“话是这么说,”多尔衮放下茶碗,眼神儿变得冷飕飕的,“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。你瞅瞅豪格,不就是个例子吗?当初要不是俺先下手为强,这会儿躺在地上的就是俺了!”
大玉儿的心“咯噔”一下,她知道多尔衮这是动了杀心了。可那是她亲儿子啊,咋能说杀就杀呢?她眼圈一红,眼泪就下来了:“王爷,福临他可是您亲侄子啊!您就看在俺的面上,饶了他吧!俺以后啥都听您的,成不?”
多尔衮瞅着大玉儿哭哭啼啼的,心里头也有点不得劲儿,可转念一想,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,要是不把福临解决了,自己这摄政王的位置就坐不稳当。他咬了咬牙,说:“大妹子,不是俺心狠,实在是这世道太凶险了。你想想,要是将来有人打着福临的旗号反俺,你说俺该咋整?到时候不光是俺,连你也得跟着遭殃啊!”
大玉儿哭得更凶了:“那……那你说咋整?总不能真把他……”
“俺也不想啊,”多尔衮叹了口气,往前凑了凑,压低声音说,“可要是不这么做,俺这心里头老是七上八下的。这样吧,俺给你一天时间考虑,明儿个晌午,俺再来听你的回话。”说完,他站起身,拍了拍大玉儿的肩膀,转身就走了。
大玉儿看着多尔衮的背影,瘫坐在椅子上,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。她知道,多尔衮这是给她下最后通牒了。要是不答应,别说福临,就连她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。可要是答应了,那可是杀子之仇啊,她以后咋有脸见人?
整整一夜,大玉儿都没合眼。她抱着福临,看着儿子熟睡的小脸,心里头跟刀剜似的。福临吧唧吧唧嘴,还在梦里喊“额娘”,大玉儿再也忍不住了,捂着脸哭出了声。
转天晌午,多尔衮准时来了。他一进门就瞅见大玉儿眼睛肿得跟核桃似的,心里头就明白了七八分。他没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大玉儿。
大玉儿哆嗦着嘴唇,半天挤出一句话:“王爷……俺……俺答应你……”说完,“噗通”一声给多尔衮跪下了,“可俺求你,让他走得痛快点,别遭罪……”
多尔衮赶紧把她扶起来,叹了口气:“大妹子,你放心,俺肯定不让他遭罪。”他顿了顿,又说,“还有件事儿,俺想跟你商量商量。”
“王爷您说。”
“你看啊,”多尔衮搓了搓手,有点不好意思地说,“福临没了,你这太后的名分也就没啥用了。可俺瞅着你一个人怪可怜的,不如……不如嫁给俺得了?俺以后疼你,护着你,让你当这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!”
大玉儿一听这话,猛地抬起头,眼睛瞪得溜圆:“王爷!您这是……”
“你别误会啊,”多尔衮赶紧解释,“俺不是瞅你长得好看才这么说的。俺是觉得,你这人有脑子,有胆识,跟俺在一块儿,那就是强强联合,以后这大清朝的天下,不就跟铁桶似的了吗?”
大玉儿瞅着多尔衮,心里头那叫一个乱啊。一方面是杀子之仇,另一方面是多尔衮的求婚,这事儿搁谁身上谁不迷糊?可她知道,自己压根就没有选择的余地。她咬了咬牙,点了点头:“俺……俺听王爷的。”
多尔衮一听这话,乐得跟捡了金元宝似的,哈哈大笑:“好!好!大妹子你放心,俺肯定不会亏待你!”
当天晚上,宫里就传出消息,说小皇帝福临“偶感风寒,不治身亡”。大伙儿心里头都跟明镜似的,知道是咋回事儿,可谁也不敢吱声,只能跟着哭丧。
没过几天,多尔衮就风风光光地把大玉儿娶进了王府。虽说这事儿搁现在看有点,可在那会儿的满族人眼里,也不算啥大不了的事儿。多尔衮还特意下了道命令,让大伙儿以后叫大玉儿“太后王妃”,听着怪别扭的,可谁也不敢反对。
这头多尔衮搂着新媳妇,心里头那叫一个美,可他没忘了正事儿。他把范文程(老臣)找来,商量着下一步该咋整。
范文程捋着胡子说:“王爷,如今您大权在握,又娶了太后,这大清朝算是稳当啦。可俺瞅着吴三桂那儿还搁山海关(秦皇岛东北)等着呢,咱是不是该给他点回信儿?”
多尔衮摇了摇头:“不急。俺昨儿个琢磨了一宿,觉得咱不能急着入关。你想啊,关内现在李自成、张献忠那帮人闹得欢,咱要是这会儿进去,保不齐就得跟他们耗上,到时候损兵折将不说,还落不着好。”
“那王爷的意思是?”
“俺的意思是,”多尔衮眼睛一亮,“咱往北边打!”
“北边?”范文程一愣,“北边那不是大荒野吗?冰天雪地的,打那儿干啥?”
“你懂个啥!”多尔衮拍了拍范文程的肩膀,“北边看着荒,可宝贝多着呢!皮毛、人参、金子银子,要啥有啥。再说了,俺听人说,北边还有红毛子(俄国人)呢,他们的火器老厉害了,咱要是能跟他们掰扯掰扯,学学他们的技术,那咱大清朝不就更厉害了吗?”
范文程一听,连连点头:“王爷高瞻远瞩!高瞻远瞩啊!那吴三桂那儿咋整?他要是顶不住李自成,投降了可咋整?”
“投降就投降呗,”多尔衮满不在乎地说,“他要是真投降了,那更好,省得咱动手了。就算不投降,凭他那点人,也够李自成喝一壶的。咱就搁这儿坐山观虎斗,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了,咱再下去捡现成的,不美吗?”
正说着呢,下人来报:“王爷,吴三桂又派人来了,说李自成己经打下北京(北平)了,崇祯皇上都上吊了,让咱赶紧发兵!”
多尔衮跟范文程对视一眼,都乐了。多尔衮说:“你看看,说曹操曹操到。让来人在偏殿等着,俺先跟你合计合计咋回他。”
俩人又嘀咕了半天,最后多尔衮拍板:“就这么着,给吴三桂回个信儿,就说咱这儿正忙着给小皇帝办丧事呢,没空发兵。让他自己先顶着,啥时候咱忙完了,再说。”
范文程有点担心:“王爷,这能行吗?吴三桂要是急眼了,真投降李自成……”
“急眼?他急眼才好呢!”多尔衮冷笑一声,“俺还怕他不急眼呢。你就按俺说的办,准保没错!”
就这样,吴三桂的使者在盛京(沈阳)等了好几天,就等来这么个回信儿,气得差点没晕过去。可他也没啥招儿,只能赶紧跑回山海关(秦皇岛东北)给吴三桂报信去了。
吴三桂一听李自成己经占了北京(北平),崇祯都死了,清军还不来,当时就傻眼了。他在屋里转来转去,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:“这可咋整?这可咋整啊!多尔衮这犊子咋回事儿啊,咋还不来呢!”
他哪儿知道,多尔衮正搂着大玉儿在王府里唠体己嗑呢,压根就没把他这茬儿放在心上。这会儿的多尔衮,心里头装的可是北边那片大荒野,还有那些红毛子的火器呢!
欲知多尔衮咋往北边打,吴三桂又该何去何从,且听下回分解。这大清朝的买卖,可是越做越大了!
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MQJ-3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