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稽山(浙江绍兴)的春阳透过越宫的竹帘,在巫礼的织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她正在赶制“九州图”,用郑国产的五彩丝线绣着列国山川,图中楚国的“方城”要塞被银线勾勒,而越国的“鸟葬”悬棺则用金箔点缀。织机旁的漆盘里放着新磨的“隐形墨”——用越地“密蒙花”与郑国产的“明矾”调制,遇火方显字迹。
“掌织女官,”范蠡捧着青铜爵走进来,爵身刻着越式“蛇鸟交缠”纹,“寡君让你看这个。”他展开一卷烧焦的竹简,上面残留着楚国文字:“黑冰台余党在郢都(湖北荆州)散布谣言,说越人‘借妖剑乱楚’。”
巫礼将银梭刺入锦缎,恰好穿过图上“郢都”的标记:“范大夫可知,楚人‘焚书’时,会在竹简涂‘椒液’防虫?”她指向织锦上的楚地部分,“下女用‘椒液’写了密信,藏在送给楚国令尹的‘越式锦’里。”
范蠡一惊,他知道巫礼说的是送给子重的寿礼。夏姬的声音从门外传来:“锦缎里还缝了申公巫臣的‘山川图’残片,楚人见了,定会以为越人要借道伐楚。”她手中端着新蒸的“占城稻”米糕,米粒间混着郑国的“薏米”。
礼知心从内室走出,鬓角沾着木屑——他正在改良“水转连弩”,用越地的竹筒水车驱动弩机。“子重若信了密信,定会调兵防守方城,”他指向织锦上的“沂水”(山东临沂),“此时正是联齐攻楚的好时机。”
三日后的郢都,子重展开越人送来的“越式锦”,锦面上的“凤鸟纹”在烛火下显形——那是用椒液写的“越兵将于方城会师”。他拍案而起,下令调楚兵主力防守方城,却没注意到锦缎边缘用郑式“盘长纹”绣的密道图,终点首指郢都的“太庙”。
与此同时,越国的“水转连弩”试射成功,十支弩箭穿透了三层铁甲。巫礼看着转动的竹筒水车,想起礼知心教的“水利学”,忽然道:“父亲,若将连弩装在战船上,用水车驱动,可成‘水上连弩阵’。”
礼知心愣住了,他从未想过将陆战器械改良为水战。夏姬适时递过织锦“水战图”,图中战船的两侧装着竹筒水车,与连弩相连:“徵舒昨夜画的,说像越人‘水碓’舂米。”
勾践在一旁看得入神,他刚从吴国归来,断发文身上新添了“吴式”战甲纹路,却在腰间系着越人的“蛇形”玉带。“先生,”他握紧未完工的越王剑,“若有此‘水上连弩’,越船可首抵楚都!”
礼知心抚摸着巫礼的头,看见她发间别着的“檇李花”银簪——那是季札所赠,簪头的鸱夷纹与鱼肠剑鞘的隼纹隐隐共振。他想起申公巫臣的帛书:“破楚需三计:乱其政,疲其民,断其史。”
深夜的郢都太庙,巫礼的密信发挥了作用。黑冰台刺客误以为越兵将从方城进攻,放松了郢都防守。礼知心派去的越兵“鸟葬”死士趁机潜入,将申公巫臣的“山川图”残片放入楚国的“国史”金匮,上面用楚文写着:“楚之先祖,实出自越。”
“这是……”楚国太史令打开金匮,看见残片上的文字,大惊失色。自视为中原正统的楚人,如何能接受先祖出自“蛮夷”越地?消息传出,郢都哗然,子重的“尊王攘夷”大旗瞬间失去道义支撑。
子重气急败坏,下令焚烧所有“可疑”竹简,郢都的“柱下史”(藏书处)火光冲天。巫礼在越宫看着范蠡送来的密报,忽然拿起鱼肠剑鞘,鞘上的隼纹发出微光——这是申公巫臣的玉蝉在感应楚史的焚毁。
“父亲,”她指向织锦上的“郢都”标记,“楚人焚书,恰如当年商纣焚‘连山易’。”她想起礼知心教的“历史循环论”,“失去历史的民族,如同失去根的树。”
礼知心握住她的手,感觉到剑鞘的微震。夏姬展开新织的“存史图”,图中用郑、越、吴三国文字,绣着被焚毁的楚史片段:“我让越女将楚史残片织入锦缎,总有一天,楚人会来越地寻根。”
勾践在一旁默默擦拭越王剑,剑身的菱形暗纹与鱼肠剑的血纹遥相呼应。他想起在吴宫为质的日子,想起礼知心教他的“忍辱负重”,忽然跪地行礼:“先生,夫人,小囡,越国有今日,皆赖三位。”
礼知心扶起他,看着越宫窗外的桑田——越人正在采摘新桑,用的是郑国产的“嫁接法”。“勾践啊,”他指向织锦上的“九州图”,“破楚不是终点,让天下无战,才是申公的遗愿。”
深夜的越宫织室,巫礼将最后一根银线绣入“存史图”,图上的“郢都”标记旁,用珍珠绣着一句话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——然楚之根,在越之桑。”鱼肠剑鞘突然发出清鸣,与织机上的隼纹木楔共振,仿佛在为逝去的楚史哀悼,也为新生的越地欢呼。
夏姬将“存史图”收入漆盒,盒底压着申公巫臣的帛书和礼知心的“经世要略”。她看着窗外越人燃起的“守夜火”,想起在晋国巫咸馆的岁月,忽然轻声道:“徵舒,你知道吗?你父亲当年在郑国,也爱这样熬夜看书。”
巫礼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我知道,所以我要把他没看完的书,都织进锦缎里。”她抱紧鱼肠剑鞘,鞘上的隼纹与天上的星辰共鸣,预示着当越地的连弩与织锦传遍天下,一个以“存史”而非“焚书”为道的新时代,正在会稽山的晨曦中,悄然拉开序幕。而黑冰台的最后残余,仍在郢都的灰烬里,伺机等待着复仇的时机。
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U8Z-37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