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红楼之枭雄崛起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3章 贾琛的根据地改造计划

 

李定国接受了贾琛给的任务之后,并没有在太行山区停留,当天夜里便领着500兵马往鄂州的方向赶去了。

“琛哥儿,你如此安排,会不会过于分散力量?就这样让他代人走,会不会过去信任了一些?等他们离开这里,便不再受教规的制约了。”

在一个位于山坳中的普通院子里,实际控制着这一代数十个县的白莲教“圣女”董素莲与贾琛相对而坐,中间是一个精致的茶盘。

她一身朴素的男装,身形有些纤瘦。不过这只是表象,她的武道等级已经达到了明劲巅峰,已经是这个世界的顶尖战力。

除此之外,她腰间还别着燧发手枪、手弩,足以让心怀不轨的人在十步之外毙命。

在这纵横几百里的广阔区域里,“圣女”便如同一个土皇帝一般,她的指令比朝廷的圣旨还要好使。

众人眼中,“圣女”还是一个杀伐果断的狠人。

若是他们有恶劣的举动,往往要遭受审判。

在最开始的时候,民众们不敢审判这些士绅,董素莲便亲自现身现场,亲自宣布罪行,然后一刀枭首。

在这样血腥场面和教义歌颂的双重影响下,如今的董素莲在教区已经成了类似于主管杀伐的菩萨。

一手持刀主持正义,另一手抚慰民众。

不过,这些民众都无法想象,他们心中的“圣女菩萨”,这时候正俏红着脸,满是小女生见到男神时的慌乱,倒茶的时候甚至都漏了一点儿。

她擦干桌上的水痕,将一杯茶递给贾琛,低声道:

“若琛哥儿要起事支持,我们现在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,只要我们举起反旗,历时可以拉起一大批人马。我们的力量不会比陕西王闯、四川张献,他们那些反军的势力小。”

她有些不明白,既然琛哥儿让她不用着急,却为何又着急地派李定国赶往鄂州,最近就在那儿起事。

贾琛端起茶杯,闻了闻,抿了一口,淡然道:“我对你们有不同的安排。你这边是我的根据地,将来需要发挥的作用更大,所以现在不要着急。”

“我……我不急,”董素莲发现自己的心跳不自觉地加速了,今天穿的还是平日里的朴素男装,可若是仔细看,就会察觉她今日描了一点眉,唇上抹了一点儿胭脂。

琛哥儿莫非察觉到了自己在那方面的渴望……在点我?董素莲有些怀疑。

“只要能帮到琛哥儿,我一定会做好。”

贾琛放下茶杯,没有再聊正事,而是忽然柔声道:“你近来辛苦了……不过,你今日打扮很美。”

“真的么?”董素莲的脸上如同有阳光绽放,笑得很灿烂:“只要是琛哥儿说的话,我可会信以为真呢。”

贾琛绕过桌子,拉着她的手,坐在她身边,直直地看着她的眼眸,这眼神中似乎带着电,让董素莲只觉得浑身发烫,酥酥麻麻的,心脏也跟着一颤一颤。

“当然是真的!”贾琛柔声道。

“那……那琛哥儿,那时候……为什么不愿意……要我?”

董素莲刚刚问完便后悔了,都怪琛哥儿的手传来的热量太多,让她的脑子变得迷迷糊糊地了,完全无法周全的考虑事情,只是这个问题在她心头萦绕了许久,便问了出来。

她知道琛哥儿身边的女人可不少,可为何不愿意要她呢?

她自我怀疑过:琛哥儿是不是看不上她这个流民出身的野女人?

可是每次又会快速反驳自己,若是琛哥儿看不上自己,又怎会把这最重要、最隐秘的任务交给自己呢?!

现在,她低着头,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琛哥儿的回答,就像在等待一场生死判决。

贾琛揉乱了她的青丝,柔声道:“傻姑娘,我怎会不愿意呢?只是希望莲花盎然绽放,长出莲蓬的时候再采摘罢了。”

董素莲听着琛哥儿这有些直白的比喻,心中如同有灼热的岩浆流淌,让她全身都变得很烫、很烫,想要找到一个宣泄缺口。

她不自觉地靠在了贾琛的胸口,声如蚊呐:“那……我何时才是盎然绽放的时候呢?”

这个比喻中的时间好模糊啊,难道是正式高举反旗,自己名动天下的时候?

她没有等来直接的答案,可答案又很明显——

唇已经被一阵温热覆盖了。

双方的气息、温热、混杂在一起,让这个略显得破旧的房间里温度逐渐上升。

“就是今日!”

良久之后,贾琛抽出空闲,说了一个短句,便接着往下。

“琛哥儿……等,等一下~”

董素莲在安排这个房间的时候,就已经带着幻想,在这个房间准备了一些东西。原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,现在竟然可以用上了。

房间的床下有一个箱子,箱子里有四支红烛,还有一身很新衣衫。

不是大红的嫁衣,而是一身纯白如雪的衣裙。

这是贾琛以“圣使”的身份在白莲教徒面前指定她为“圣女”那日给她准备的衣服。

这是一套改良款的女装,后世的电视中常见的“侠女装”。

董素莲换上新衣衫,站在红烛交错的光辉之下,红扑扑的脸颊更显得灵动可人,衣衫上也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光,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感。

“琛哥儿,从那指定我为圣女开始,我便想着如今的场面,想着有一日可以穿着这身衣衫……给你。”

自己只是一个孤儿、流民,本来应该死在野外的水沟中,被野狗和秃鹫分食。琛哥儿却把自己从尘土中高举起来,竟然登上了圣女的座位。

这身衣衫,既是琛哥儿给她任务的象征,也是她希望为琛哥儿献身的象征。

若是有那一日,她才不要那种红色的嫁衣,就要这一身衣衫。

贾琛看着她,表情肃然,忽然道:“圣女大人,跪下!”

董素莲错愕了一瞬,恍惚之间以为自己做错了事,依言跪倒。

“过来!”

听到这个指令,再看着大马金刀坐在床沿上的琛哥儿,还故意拨开了自己衣服下摆,以及脸上那一抹坏笑。

她知道了是什么意思,琛哥儿故意让她以这样高的身份在他面前俯首。

“还请圣使大人提点……这样对么?”

她换了一个称呼,让这一场变得更有神圣感。

“可以……格局……再打开一些。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意外地下了一场雨,山坳中缭绕着薄雾,一派秋雨绵绵的意境,细细的雨在屋檐上汇聚成流,滴落在屋檐下的水沟中,发出“叮叮咚咚”有节奏的音乐韵律。

小院中的房间里,也是一派有节奏的响声,伴随着酥酥糯糯的音乐韵律。

“圣使大人……圣女要坏了~”

董圣女正盘坐于莲台之上,如同在世间的红尘欲海之中悟道,上下起伏颠簸,黛眉紧蹙,脸上满是痛苦的神色,可嘴角又带着甘之如饴的笑意。

“身为圣女,就应该有更深刻的探索道体验,可不能轻易放弃。”贾琛攀援着盛开的莲蓬,笑道。

“可是……可是,圣女的道,已经探得好深了~到底了。”

“那你要放弃了么?”

“不,我是圣女,我要,圣使大人与我一起,探索我的道!”

……

“琛哥儿,这里便是你此前提到过的‘忆苦会’。”

一直到中午,贾琛与董圣女一起离开了房间,来到了就位于这个山村大姓的一个祠堂之中。

此时的祠堂已经得到了内部改建,所有的牌位都搬走了,豪绅的家产也被分完了,山里的山林和土地也分给了村里的众人。

只有这个祠堂,成为了村里的“圣堂”。

在最中间有一个类似于戏台子的地方,现在有一个年轻妇人正在台上说话,台下则围坐着200多号人,村里没有其他事的人,已经全部在这里了。

“……当时我本来与村里的二牛哥看对了眼,就想着一辈子与二牛哥双宿双飞。可是,那天杀的赵员外竟然说我家欠他二两银子,那印子钱利滚利,两年下来,已经滚到了120两……后来我被迫卖到了赵家,二牛哥上门与赵家理论,竟然就被……被打死了……呜呜……”

她在哭哭啼啼地讲述着自己以前的悲惨人生,故事中提到的赵员外就是这个村里此前最大的豪绅,而那个二牛就是一个老实的后生,这个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,可是听到当事人这样讲出来,大家还是很受感染。

讲完了所有的悲惨之后,那妇人转变了一种语气,接着道:

“当日,我觉得自己活不了啦,就拿着一根麻绳,想着趁那天杀的赵员外不在屋里的时候,自我了结。”

“……感谢圣女大人,她带着人来了,抓了天杀的赵员外,把我救了出来!……如今,我有了自己的地,我还学会了做豆腐,还有唤我‘豆腐西施’呢……”

这个妇人讲故事的水平不错,拿捏众人的情绪也很精准,让台下的众人跟着她的情绪走。

讲完之后,众人一齐鼓掌起来。

没有任何人带动,便一起开始骂天杀的赵员外,又一起高声称颂圣女大人。

“圣女大人来了!”

不知道有谁回头看到了董素莲,喊了一声。其他人纷纷回头,跪下,高声歌颂着。

“救苦救难的圣女大人!”

……

许久之后,众人抬头,发现圣女并不在他们跟前。

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失落,而是高声道:

“圣女大人刚刚显灵了!”

贾琛没有在那里停留,而是拉着董素莲快些离开了。

“琛哥儿,如今这里的民心都是可用的,不知琛哥儿还有什么安排?”

董素莲与贾琛并肩而行,有了昨夜的交流,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贴的更近了。

她知道若是按照一般的标准,他们早就可以举起反旗了。

琛哥儿让她再等,必然是有更多的安排。

“你们这些确实做得不错,不过可以让方式再活泼一些,比如可以编排一些戏剧,再各个地方巡演。”

董素莲听到这个建议,点头道:“好,今后我们往这个方向想一想,只是不知道唱什么戏好?”

贾琛道:“当然是新戏!比如刚才听到的这个故事,把它加工一番,找几个人扮演那天杀的赵员外和他的狗腿子,然后再找个浓眉大眼的男人扮演那个二牛,找一个长相可人的女孩扮演那个妇人……差不多就是把她的故事再重现一遍。”

本来他想直接给她一个白毛女的剧本,不过还是觉得应该让这里自己进化更好些,只是提纲一个比较粗略的大纲。

“琛哥儿,这个想法正不错!若是这样,我们就不用再演那些旧戏了,我们这儿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故事可以演!”董素莲满脸兴奋地点头,她心中对于琛哥儿更加崇拜了。

虽然自己这个圣女是假的,可琛哥儿这个圣使多半是真的。

若非如此,怎么能做那么多超越常人的事?!

两人离开了山村,骑着骏马相伴而行。

“琛哥儿,如今我们这里的也按照你此前提供的原料和方子,建立了一个火器作坊,还有钢铁炉子,它们不在一块儿,我们先去看哪个?”

“先去看火器作坊吧!”

……

贾琛在太行山区一共停留了三日,白天便在这里参观这里的改造成果,晚上便与圣女董素莲亲密交流。

这一片地区虽然贫苦,如今却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模样,只是多数人还吃不饱。

不过他们分到了田地,一个个精神头还是不错的,即使吃着野菜粥,也觉得自己过上了好生活。

他已经托人去南洋那边购买土豆、红薯、玉米的种子了,来年春天种下去,来年这里应该不会挨饿了。

至于那些火器和钢铁,毕竟没有很好的技术人才,做出来的东西还比不上贾琛设在兵营的兵器研究所。

不过若是与那些反军用的兵器相比,又已经可以降维打击了。

贾琛还看了那儿教军的训练,如今集中训练的教军已经有3万人,各地的民兵更多,已经突破了10万。

不过他们一直很低调,没有攻打一个县城,所以在朝堂这边还没挂上号,只以为是小打小闹的芥藓之疾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D8NT-25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