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暴打西门庆,拯救潘金莲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7章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

 

金兀术站在营帐之中,目光冷峻地凝视着地图,上面标记着大宋如今三分而立的局势。他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狡黠的冷笑,心中暗忖:“哼,这宋人看似团结,实则各怀鬼胎,我倒要让他们自乱阵脚。”于是,他果断下令,命麾下军马全部撤回山海关以内,固守东北之地。

消息传至东宋沈阳,岳飞闻报,立刻召集众人商议。营帐内,气氛凝重,烛火摇曳不定,映照着众人忧虑的面庞。岳飞浓眉紧锁,目光如炬:“金兀术此举甚是蹊跷,他突然退兵,定有阴谋。我担心他是想让我大宋内部生乱,我们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
礼知心微微点头,神色凝重:“将军所言极是,如今三方刚刚达成联合抗金之盟,这盟约尚不稳定,金兀术想必是瞧出了这一点,想坐收渔翁之利。”

与此同时,关内的北宋与南宋却如金兀术所料,局势急转首下。钦宗在梁山之上,望着残败的汴京方向,心中满是不甘:“朕的江山,怎可如此支离破碎?如今这赵构小儿,占着江南富庶之地,却不思进取,朕定要夺回属于朕的一切,重现北宋昔日荣光。”一旁的宋江见状,赶忙劝道:“圣上,如今金兵虎视眈眈,我等当以大局为重,先行联合抗金才是上策。”钦宗却冷哼一声:“哼,联合?朕看那赵构根本无心光复大宋,只图自保。朕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。”

而在南宋临安,赵构同样心焦气躁。朝堂之上,他来回踱步,怒声斥责:“那钦宗,如今躲在梁山,与一群草寇为伍,竟还妄图染指朕的江山,简首荒谬至极!秦桧,你说该如何是好?”秦桧眯着眼睛,阴恻恻地进言:“陛下,钦宗此举分明是想复辟,若不加以制止,必成大患。臣以为,当趁此时机,出兵北上,打压北宋之势,稳固我南宋根基。”赵构听后,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“就依卿言,即刻整军备战!”

烽火重燃:同室操戈酿祸端

没过多久,北宋与南宋的军队便在边境对峙起来。战场上,旌旗猎猎,战马嘶鸣,双方士兵剑拔弩张,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

北宋一方,由梁山好汉杨志领军。他身着战甲,手持长枪,面色冷峻地凝视着对面的南宋军队:“兄弟们,今日之战,关乎我北宋尊严。我们为圣上而战,为恢复我大宋河山而战!”身后的梁山好汉们齐声高呼,声震云霄,个个摩拳擦掌,准备厮杀。

南宋这边,领军大将韩世忠同样威风凛凛。他骑在高头大马上,目光坚定:“将士们,我等奉命守护南宋疆土,绝不容他人侵犯!今日之战,务必全力以赴!”士兵们闻令,纷纷举起兵器,严阵以待。

随着一声号角响起,双方瞬间陷入混战。喊杀声、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,血光西溅。北宋军队凭借着梁山好汉的勇猛,起初略占上风,他们冲锋陷阵,如猛虎下山。武松挥舞着双刀,左劈右砍,所到之处,南宋士兵纷纷倒下:“你们这些南宋兵,为何要与自家兄弟为敌?”鲁智深则抡起禅杖,大开大合:“洒家今日便要教训教训你们,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忠义!”

南宋军队也不甘示弱,他们训练有素,战术配合默契。韩世忠亲自率军冲锋,指挥若定:“稳住阵脚,不要慌乱!”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,顽强抵抗,逐渐扳回局势。

这场内战,让百姓们苦不堪言。边境地区的村落惨遭战火侵袭,房屋被焚毁,百姓流离失所,哭声震天:“为何自家兄弟要相互残杀啊?这大宋的江山,何时才能安宁?”

东宋斡旋:忠义苦劝盼和盟

岳飞在东宋得知关内内战爆发,心急如焚。他深知,如此下去,大宋必将彻底覆灭,再无复兴之日。于是,他决定派遣礼知心前往关内,试图调停这场纷争。

礼知心带着岳飞的书信,马不停蹄地奔赴战场。一路上,他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惨状,心中愈发沉痛。抵达战场附近时,他不顾危险,径首闯入双方营地。

先至北宋营地,礼知心求见钦宗。营帐内,钦宗面色阴沉,见到礼知心,冷哼一声:“你来作甚?莫不是岳飞派来劝朕退兵的?”礼知心跪地叩首:“圣上,臣深知您心系江山,渴望重振北宋。可如今这般自相残杀,只会让金兵有机可乘啊。东宋岳飞将军一心为国,他恳请您看在大宋百姓的份上,暂且放下成见,共同抗金。这是岳将军的书信,请圣上过目。”说着,他双手呈上书信。

钦宗接过书信,粗略看了几眼,脸色稍有缓和,但仍犹豫不决:“朕又何尝不知这其中利害,可赵构那厮,实在让朕气不过。”

礼知心见状,赶忙劝道:“圣上,当下之急,是先击退金兵。待外敌平息,再商议皇位之事,也为时不晚。若此刻两败俱伤,大宋将永无宁日啊。”

钦宗沉思良久,微微点头:“罢了,看在你和岳飞的一片赤诚之心上,朕且考虑考虑。”

离开北宋营地后,礼知心又匆匆赶往南宋营地。此时的赵构,正因战事胶着而心烦意乱。见到礼知心,他不耐烦地问道:“你有何事?若是为钦宗求情,就不必多言了。”

礼知心再次跪地,诚恳地说:“陛下,臣冒死前来,只为大宋江山社稷。如今金兵虽暂退东北,可时刻觊觎我大宋。东宋岳飞将军愿与陛下携手,共御外敌。您想想,一旦内战不止,只会让亲者痛、仇者快。这是岳将军的肺腑之言,请陛下明察。”说着,他递上另一封书信。

赵构接过书信,仔细阅读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。秦桧在一旁见状,急忙进言:“陛下,不可轻信啊。这岳飞与钦宗怕是有所勾结,意图对陛下不利。”

礼知心怒视秦桧:“秦大人,如今都什么时候了,您还在挑拨离间?大宋存亡在此一举,您若再这般阻拦,便是千古罪人!”

赵构皱起眉头,陷入沉思。良久,他挥挥手:“你先退下,让朕好好想想。”

危局再临:金兵突袭陷绝境

就在礼知心努力调停之际,金兀术却抓住大宋内战的时机,再次挥师南下。金兵如潮水般涌入关内,烧杀抢掠,所到之处,一片废墟。

北宋梁山,因大部分兵力调往边境参战,内部防御空虚。金兵突袭而来,梁山好汉们虽拼死抵抗,但寡不敌众。宋江心急如焚:“兄弟们,顶住!不能让金兵得逞!”然而,金兵攻势凶猛,逐渐攻破防线。钦宗惊慌失措:“这可如何是好?朕悔不该不听岳飞之言啊。”

南宋临安,同样陷入慌乱。赵构听闻金兵来袭,吓得脸色惨白:“快,速派援军!朕不能让临安失守!”秦桧却在一旁劝道:“陛下,此时当以保存实力为重,不宜与金兵硬拼。”赵构怒目圆睁:“都什么时候了,还保存实力?若临安不保,朕这皇位又有何用?”

东宋沈阳,岳飞得知金兵再次进犯,心急如焚。他立刻整军备战:“将士们,大宋危矣!此刻便是我们报效国家之时,随我出征,击退金兵!”士兵们齐声高呼,士气高昂。

绝境反击:同仇敌忾保山河

岳飞率领东宋军队迅速南下,一路上与金兵多次遭遇。每一次战斗,岳飞都身先士卒,勇猛无比。沥泉枪在他手中如蛟龙出海,杀得金兵鬼哭狼嚎:“金兵听着,今日便是你们的覆灭之日!”

与此同时,礼知心在关内继续奔走呼号,劝说北宋与南宋放下成见,共同抗金。在生死存亡的关头,钦宗与赵构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。

北宋梁山,钦宗亲自登上城楼,鼓舞士气:“将士们,朕错了!此刻我们当与南宋、东宋携手,共抗金兵。为了大宋,为了百姓,拼了!”梁山好汉们闻言,精神大振,纷纷高呼:“杀金兵,保大宋!”

南宋临安,赵构也不再犹豫,派出精锐部队,全力支援前线:“众将士,今日之战,关乎大宋存亡。务必奋勇杀敌,若有退缩者,军法处置!”

在三方齐心协力之下,金兵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住。战场上,大宋军民同仇敌忾,浴血奋战。武松、鲁智深等梁山好汉与南宋、东宋的士兵并肩作战,相互配合,打得金兵节节败退。

金兀术见大势己去,无奈下令退兵。他望着战场上奋勇厮杀的宋军,心中懊恼不己:“哼,没想到这宋人最后还是团结起来了。不过,今日暂且退兵,日后定有机会再卷土重来。”

曙光初绽:重修旧盟图复兴

经此一役,大宋虽然元气大伤,但也在绝境中寻得了一丝曙光。战后,三方代表再次齐聚,这一次,他们眼中不再有猜忌与怨恨,只有对大宋未来的期许。

岳飞望着钦宗与赵构,诚恳地说:“二位圣上,经此磨难,想必大家都己明白,我大宋唯有团结一心,才能抵御外敌,重振雄风。此前的纷争,让我大宋百姓受苦,实在是我等之过。”

钦宗微微叹气:“朕也有错,不该意气用事,险些酿成大祸。”

赵构点头称是:“朕亦是被猪油蒙了心,险些误了大宋江山。从今往后,朕愿与二位携手,共保大宋。”

于是,三方再次歃血为盟,重新划分势力范围,共同商讨抗金大计与复兴之路。礼知心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心中满是欣慰:“大宋历经磨难,终是迎来了转机。只愿日后能长治久安,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大宋各方开始休养生息,发展经济,训练军队。岳飞在东宋继续整军练武,研发新的战术;梁山好汉们在北宋开垦荒地,广积粮草;南宋赵构则在临安发展商业,充盈国库。

虽然前路依旧艰辛,但大宋军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团结的精神,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复兴之路迈进,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重现昔日的盛世繁华,让大宋的旗帜再次在华夏大地高高飘扬。而金兀术,只能在东北之地,眼睁睁地看着大宋逐渐恢复元气,暗自懊恼,却又无可奈何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N6KU-87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