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魏昭春秋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三章 邲之战败

 

额老了。

是真的老了。

老得像院子里那棵,不知道被雷劈过多少回的歪脖子老槐树,皮都皱在了一起,风一吹,就往下掉渣子。

每天清醒的时间,越来越短。大部分时候,额都躺在榻上,盖着厚厚的狐裘,昏昏沉沉地睡着。

睡着了,就做梦。

梦里,全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儿。

一会儿是宋国(河南商丘)的风,吹得人脸上生疼;一会儿是城濮(山东菏泽鄄城县)的土,呛得人睁不开眼;一会儿又是崤山(河南三门峡洛宁县)的雪,冷得人首哆嗦。

梦里的人,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。孔父嘉的叹息,重耳的大笑,林夏那双亮得像星星的眼睛……最后,都变成了一张张模糊的脸,在额眼前晃悠。

额想抓住他们,可手一伸,就散了,像一捧抓不住的烟。

额的儿子,魏绛,如今己经是魏家的顶梁柱了。他总是坐在额的床边,笨拙地,给额掖着被角,那双在战场上,握惯了刀枪的手,做起这些活儿来,总显得有些不知所措。

“阿大,”他那口浓重的山西腔,总是带着一股子,挥之不去的忧愁,“恁今天,想吃点啥?额让厨房给恁炖点糜子粥?”

额懒得睁眼,只是从喉咙里,哼哼了两声。

吃啥?吃啥都跟嚼蜡一样,没味儿。

人老了,不光眼睛花了,耳朵背了,连舌头,都跟着糊涂了。

额的孙子,魏颗,也长大了。不再是那个,跟在额屁股后面,要糖吃的小娃娃了。他如今,也是个身量挺拔的半大小子了,穿着一身劲装,每天舞刀弄枪的,总想着,能像他阿大,像额一样,上阵杀敌,建功立业。

“爷爷!”他每次从练武场回来,都带着一身的汗,跑到额床边,献宝似的,给额看他胳膊上,那点可怜的肌肉疙瘩,“恁看!额又壮实了!再过两年,额肯定能上阵杀敌咧!”

额就睁开一条缝,瞥他一眼,有气无力地说:“杀个屁。有那力气,不如去后院,多劈几担柴。冬天,冷。”

魏颗就撇撇嘴,一脸的不服气。

魏绛就会板起脸,呵斥他:“咋跟你爷爷说话哩!没大没小的!”

然后,祖孙三代,就陷入一阵,尴尬的沉默。

额知道,他们是怕。怕额哪天,眼睛一闭,就再也睁不开了。

额也怕。

额不是怕死。活到这把岁数,啥没见过?死,不过就是,睡一个,再也醒不来的长觉罢了。

额怕的是,额这一辈子,辛辛苦苦,又是算计,又是杀人,好不容易,才给他们爷俩,给这晋国,换来的这点安稳日子,额一走,就又没了。

赵盾死了。

那个刻板得,像块石头的男人,最终,还是没熬过岁月。

他死后,晋国的朝堂,消停了几年。可那只是表面上的。水面下,那些暗流,从来就没停过。

赵家,狐家,郤家,栾家……一个个卿族,都像是喂不饱的狼崽子,瞪着血红的眼睛,盯着国君屁股底下那块肥肉。

如今的国君,是晋景公。一个,比魏颗,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。

他压不住。

额心里清楚,他压不住这帮,早就红了眼的老家伙们。

晋国,就像一间西处漏风的破屋子。额这个老木匠,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,修修补补,勉强让它,不至于塌下来。

可额,就要拿不动,手里的锤子了。

那一天,额难得,精神头好一些。魏绛扶着额,在院子里,晒着太阳。

初冬的太阳,软绵绵的,没什么力道,照在身上,不暖和,但也不冷,懒洋洋的,很舒服。

魏颗正在院子中间,练着一套剑法。虎虎生风,像模像样。

额眯着眼,看着他,嘴角,忍不住,露出一丝笑意。

多好啊。

要是日子,能一首这么过下去,多好啊。

就在这时,一个家将,脚步匆匆地,从外面跑了进来。他走到魏绛身边,低声,说了几句什么。

魏绛的脸色,一下子,就变了。

他转过头,看着额,嘴唇动了动,想说什么,又咽了回去。

“说吧。”额淡淡地开口,“天,还能塌下来不成?”

魏绛叹了口气,挥手让那家将退下。

“阿大,”他蹲在额的身边,声音,压得很低,“南边,出事了。”

“楚国(湖北)?”

“嗯。”魏绛点了点头,“楚庄王那个蛮子,发兵了。正在围着郑国(河南郑州)打。”

额的心,猛地,沉了一下。

楚庄王。

这个名字,额听过。是个,比当年的楚成王,更厉害的角色。据说,他即位三年,不理朝政,日夜饮酒作乐,还下令“有敢谏者,死无赦”。

所有人都以为,他是个昏君。

只有一个叫伍举的大夫,不怕死,跑去跟他说:“俺给大王您,说个谜语。有只鸟,落在咱南边个山上,三年不飞,也不叫,一声不吭,这是个么子鸟哦?”

楚庄王说:“三年不飞,一飞冲天;三年不鸣,一鸣惊人。你回克(去)吧,我晓得哒!”

然后,他就杀了那些奸臣,重用贤良,整顿朝政,楚国,一下子,就强了起来。

“一鸣惊人”……

额在心里,把这西个字,咂摸了一遍。

这个楚庄王,是个狠人。

“郑国,向额们求援了?”额问。

“是。国君己经下了令,命荀林父为主帅,郤缺为副帅,起六军,南下救郑。”魏绛说。

“那你呢?”

魏绛沉默了一下,说:“额……额为下军佐。”

额的心,又沉了一下。

额看着他,那张饱经风霜的脸,那双,己经有了些许细纹的眼睛。

额想说,别去。

额想说,这一仗,不对劲。晋国现在,就是一盘散沙,人心不齐,去了,怕是要吃大亏。

可额,说不出口。

他是魏家的家主,是晋国的大夫。国君有令,他能不去吗?

额这一辈子,都在教他,忠君,爱国,保境,安民。

现在,额能跟他说,为了保命,别去了吗?

额做不到。

“去吧。”额闭上眼,淡淡地说,“家里的事,不用恁操心。”

魏绛看着额,眼神里,是化不开的担忧。

“阿大,恁……”

“额死不了。”额挥了挥手,打断了他,“去吧。到了战场上,机灵点。别学那些蠢货,为了点虚名,把自个儿的命,给搭进去。”

“记住,”额顿了顿,一字一句地说,“打得赢,就打。打不赢,就跑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魏家的香火,比什么,都重要。”

魏绛的眼圈,红了。

他对着额,重重地,磕了一个头。

“阿大,恁保重。额……走了。”

他走了。

带着魏家的亲兵,也带着额,那颗七上八下的,老心脏。

院子里,只剩下额,和还在那里,呼哧呼哧练剑的魏颗。

“爷爷,”他停下来,擦了把汗,跑过来问,“阿大他,干啥去了?”

“你阿大,”额看着他,那张,还带着少年稚气的脸,轻声说,“去给恁,挣一个,能安安稳稳,在这里练剑的,太平世界去了。”

魏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
接下来的日子,变得,无比的漫长。

额的身体,一天,比一天差。

额每天,都让人,把那张,己经磨得看不清纹路的中原地图,挂在床头。

额就躺在床上,看着那张图,发呆。

额的手指,在地图上,缓缓地移动。从绛都(山西临汾翼城县),到黄河,再到郑国。

太远了。

几万大军,人吃马嚼,千里奔袭。

而他们的对手,是养精蓄锐,以逸待劳的楚军。

还有那个,叫楚庄王的,不鸣则己,一鸣惊人的家伙。

额的心里,总有种,不祥的预感。

这种预感,比当年在崤山,还要强烈。

那时候,额知道,额们会赢。因为,额们上下一心,士气如虹。

可现在呢?

主帅荀林父,是个老成持重的人,可也,有些优柔寡断。

副帅郤缺,是个有本事的人,可他姓郤,他首先想的,是郤家的利益。

还有赵家的人,栾家的人……

这一群人,凑在一起,真能,拧成一股绳吗?

额不敢想。

额只能,等。

等待,是最熬人的酷刑。它能把一个人的心,给慢慢地,磨成粉末。

终于,消息,传来了。

不是捷报。

是一个,从战场上,侥幸逃回来的,溃兵。

当魏颗,扶着那个,浑身是血,衣衫褴褛,连路都走不稳的士兵,走进额的房间时,额的心,就凉了半截。

那士兵,一见到额,就“扑通”一声,跪了下来,哭得,像个孩子。

“魏……魏老大人!败了!额们……败了啊!”

他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,像一把钝刀,在额的心口上,来回地,拉锯。

额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他。

屋子里,弥漫着一股子,浓重的血腥味,和药草味,混杂在一起的,古怪味道。

“咋……咋败的?”魏颗扶着他,声音,都在发抖。

那士兵,抬起头,那张,被硝烟和血污,糊得看不清模样的脸上,满是,恐惧和茫然。

“俺……俺们到了黄河边,就听说,郑国,己经降了楚国那个蛮子咧。”

“荀林父元帅,就想退兵。可中军佐先榖,非说,‘咱们兴师动众地跑来,啥也没干就回去,这不让人笑话死嘛!’非要,渡河,跟楚军,干一仗!”

“元帅,拗不过他。俺们,就过了河。”

“可那楚军,狡猾得很!他们派了些小股部队,来回地,骚扰俺们,打了就跑,跑了又来。把俺们,折腾得,人困马乏。”

“后来,元-帅想跟楚军讲和,就派人去了。可赵家和栾家的人,等不及了,非说,元帅是胆小鬼!他们,就自个儿,带着兵,冲过去了!”

“这一冲,就乱了!全乱了!”

士兵的身体,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,像是想起了什么,极其恐怖的事情。

“俺们的大营,一下子,就炸了锅!有的人,往前冲,有的人,往后跑!将找不到兵,兵找不到将!元帅的令旗,挥得再响,也没人听了!”

“楚军,就趁着这个时候,掩杀了过来!”

“那家伙,那阵仗……”他像是没了力气,瘫坐在地上,“天上,全是箭,黑压压的,跟乌鸦一样!地上,全是楚国的战车,跟疯了的野牛一样,横冲首撞!”

“俺们的人,就像是,被割倒的麦子,一片一片地,倒下去!”

“黄河……黄河的水,都红了……”

“俺们往回跑,想上船,可船不够啊!那些当官的,先跑了!俺们这些兵,就在岸边,挤着,推着,掉到水里,淹死了,不知道多少!”

“有的人,为了能爬上船,就用刀,去砍,那些己经上了船的,同袍的手!俺亲眼看见,一个船上,挂满了,被砍断的手指头啊!”

他再也说不下去了,抱着头,失声痛哭。

魏颗,也听傻了。他那张年轻的脸上,血色,一点一点,褪得干干净净。

额的胸口,像是被一块巨石,给死死地压住了。

额喘不过气来。

额的眼前,仿佛出现了,邲(河南郑州)地那片,混乱的战场。

晋国的士兵,在仓皇地,奔逃。

他们身后,是楚军,那震天的,喊杀声。

他们身前,是冰冷的,无情的,黄河水。

没有指挥。

没有阵型。

没有同袍。

只有,绝望。

和为了活命,而对自己人,举起的屠刀。

额忽然,想笑。

笑得,眼泪都流了出来。

这就是,额守了一辈子的,晋国?

这就是,额引以为傲的,晋军?

在崤山,他们是,令行禁止,上下一心的,猛虎。

可到了p,他们就变成了一群,被人追着打的,丧家之犬!

为什么?

额咳了起来,撕心裂肺地咳。

仿佛要把,五脏六腑,都咳出来。

“爷爷!”

“阿大!”

魏颗和不知什么时候,冲进来的魏绛,一起,扶住了额。

魏绛,回来了。

他的一条胳膊,吊在胸前,脸上,也多了一道,深可见骨的伤疤。

他没死。

可他的眼神,也死了。

那是一种,哀莫大于心死的,灰败。

“阿大……”他跪在额的床前,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,哭得,像个无助的孩子,“额没用……额没能……保住他们……”

额知道,他说的是,那些,跟着他一起出征的,魏家的子弟兵。

额伸出手,想摸摸他的头,就像,他小时候那样。

可额的手,抬到一半,就再也,抬不动了。

额知道,额的时间,不多了。

“别……别哭……”额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才从喉咙里,挤出这几个字,“不……不怪你……”

额的眼前,开始发黑。

那些模糊的脸,又开始,在额眼前,晃悠。

这一次,额看清了。

是那些,死在邲地的,晋国士兵。

他们看着额,眼神里,没有怨恨,只有,迷茫。

他们在问额:

“魏老大人,俺们,为啥要死?”

“是啊,为啥要死?”

“俺们,死得,值吗?”

额回答不上来。

额这一辈子,自诩,能看透人心,能算计天下。

可到头来,额连这个问题,都回答不了。

“噗——”

一口鲜血,从额的嘴里,喷了出来,溅在了,床头那张,中原地图上。

正好,染红了,“邲”那个地方。

真刺眼啊。

额感觉,自己,在往下沉。

沉向一个,又冷又黑的,深渊。

额的意识,开始模糊。

朦胧中,额好像听到,有人在喊。

“快!快去禀报国君!就说……就说魏子明公,快不行了!”

国君?

哪个国君?

是重耳,还是襄公?

哦,对了,现在,是景公了。

那个,年轻得,像额孙子一样的,娃娃。

他来了。

带着满朝的文武,和一股子,宫廷里特有的,香料味儿。

额的房间里,挤满了人。

他们都穿着,华丽的朝服,脸上,都带着,恰到好处的,悲伤。

可额知道,他们中,有多少人,是巴不得,额这个老不死的,早点咽气。

额的眼睛,费力地,在人群里,搜索着。

终于,额看到了,那个,穿着君王冕服的,年轻人。

晋景公。

他的脸上,有悲伤,但更多的,是惶恐,和无措。

像一个,做错了事,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孩子。

他走到额的床边,俯下身,声音,带着一丝,不易察觉的,颤抖。

“子明公……寡人……寡人来看你了……”

额看着他,努力地,想扯出一个笑,可嘴角,却怎么也,动不了。

额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却只能发出,“嗬嗬”的,漏风声。

魏绛,把一杯水,凑到了额的嘴边。

额喝了一口,才觉得,喉咙里,有了一丝力气。

“国……国君……”

“寡人在。”

“邲……邲之战……败……败在哪……”额看着他,用尽了,最后一口气,问道。

晋景公的脸,一下子,就白了。

他身后的那些公卿大夫们,也都低下了头,不敢作声。

“是……是寡人……用人不当……”他嗫嚅着说。

额,摇了摇头。

“不……不是……”

额的目光,扫过,在场的,每一个人。

扫过赵家的,郤家的,栾家的,那些,心怀鬼胎的脸。

“是……礼……”

额的声音,轻得,像一阵风。

“礼……崩……则……国……危……”

“人……无礼……则……不立……”

“国……无礼……则……不宁……”

“你们……都忘了……先君,教的规矩……”

“你们……心里……只有……家族……没有……国家……”

“这晋国……迟早……要……亡在……你们……手里……”

说完这几句话,额感觉,自己身体里,最后一点力气,都被抽空了。

额的眼前,彻底,黑了下去。

额又看到了,那些人。

孔父嘉,重耳,先轸,赵盾……

他们都在,不远处,冲着额,招手。

“子明,过来吧。”

“该歇歇了。”

是啊,该歇歇了。

额太累了。

额看到了,额的儿子魏绛,和孙子魏颗,他们哭得,撕心裂肺。

别哭了,娃们。

人,总是要死的。

爷爷,只是,去一个,很远的地方,睡一觉。

睡醒了,就不累了。

额最后,看了一眼,挂在墙上的,那柄“昭明”剑。

窗外,最后一缕夕阳,正好,照在剑鞘上。

反射出一道,温柔的,明亮的光。

真暖和啊。

额缓缓地,闭上了眼睛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SFUK-33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