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玄幻小说 > 礼知心与夏姬的传奇故事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章:越锦归楚息兵戈,吴钩藏越定江淮(湖北荆州、江苏苏州)

 

越宫织史阁的晨露凝在“楚越同源”锦缎上,将“越芈联姻”的铭文映得透亮。巫礼用银梭挑起一缕楚地朱砂线,线尾系着厉王鼎的微型金箔——这是她新创的“史纹织法”,每一根丝线都藏着一段历史。范蠡捧着青铜符节走进来,符节上的“芈”字被越式蛇纹缠绕:“楚国使者己到檇李(浙江嘉兴),点名要见‘掌织女官’。”

巫礼将银梭刺入锦缎,恰好穿过图上“郢都(湖北荆州)”的标记:“范大夫可知,楚人献‘和氏璧’时,璧孔里藏着密信?”她指向织锦上的璧形图案,“下女在回赠的‘越式璧’里,用‘矾水’写了‘厉王鼎归楚’,火烤方显。”

范蠡大惊,他知道巫礼说的是越王允常准备的回礼。夏姬的声音从染坊传来:“染匠己用越地‘蓝草’和楚地‘茜草’,调出‘和璧色’,使者定会以为越人不知密信。”她手中举着新染的帛书,上面用楚文写着“世代友好”,实则暗藏越兵布防图。

礼知心从兵器坊走来,鬓角沾着铜屑——他刚改良完“越式吴钩”,钩身铸着越式太阳鸟与吴式鸱夷的交缠纹。“楚国使者若携黑冰台余党,”他指向钩尖的血槽,“此钩可破他们的‘玄甲’。”想起在吴宫看到的庆忌战甲,眼中闪过一丝冷芒。

三日后的檇李城头,楚国使者囊瓦展开越人回赠的“越式璧”,璧孔中果然滑出密信。他冷笑一声,将信投入火盆,却没注意到璧玉内侧用郑式“阴刻”技法,早己留下不可磨灭的“楚越同源”印记。巫礼站在城头,鱼肠剑鞘突然发出蜂鸣——鞘身的隼纹正对囊瓦袖中藏匿的“透骨钉”。

“越人果然狡诈!”囊瓦掷璧于地,身后的黑冰台刺客拔剑出鞘。勾践率领“鸟葬死士”从城头暗门涌出,他们手持的“越式吴钩”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,钩尖的血槽精准切入刺客的甲缝。巫礼举起鱼肠剑鞘,鞘口对准囊瓦的“和氏璧”——那璧中竟藏着炸毁檇李城的火药。

“快退!”礼知心大喊着推开巫礼,用越式吴钩挑飞和氏璧。爆炸的气浪掀翻了城头的“太阳鸟”旗,巫礼看着飞起的璧玉碎片,忽然想起申公巫臣的话:“玉石俱焚,最是无谓。”她捡起一块璧角,上面的“芈”字裂痕竟与鱼肠剑鞘的隼纹形成奇妙的契合。

囊瓦趁乱逃脱,黑冰台余党伏诛。勾践捧着染血的越式吴钩跪在礼知心面前:“先生,末将失职,让楚使跑了。”

礼知心扶起他,看着钩身上的鸱夷纹:“跑了也好,让他回去告诉楚王,越人不想战,但也不怕战。”他指向远处的太湖(江苏苏州),“吴国的公子光(阖闾)派来使者,说要‘共分楚地’。”

夏姬展开吴王的国书,绢面上用吴式“断发”技法绣着战船,却在角落用郑式“盘长纹”藏着密语:“愿以鱼肠剑换越锦。”她想起在吴宫太庙看到的鱼肠剑,剑身的血纹似乎淡了许多。

深夜的越宫织史阁,巫礼将囊瓦的密信残片织入锦缎,形成“止戈”二字。鱼肠剑鞘突然剧烈震动,鞘身浮现出申公巫臣的面容虚影:“徵舒,记住,真正的胜利,是让敌人自己放下武器。”虚影指向锦缎上的“江淮”流域(江苏、安徽一带),“那里有楚吴越三国的‘盐铁之利’,得之可安天下。”

礼知心看着虚影消失,握紧夏姬的手:“申公是说,要在江淮设‘互市’,用商业化解干戈。”他想起在博物馆看到的“春秋盐铁遗址”,“楚国缺盐,吴国缺铁,越国缺粮,互市可让三国相依。”

夏姬取出新织的“江淮互市图”,图中用三种颜色的丝线绣着盐铁粮的运输路线,中心是用厉王鼎铭文围成的“和平市”。巫礼将鱼肠剑鞘放在图上,鞘口正对“和平市”中心,忽然道:“父亲,我们可以用‘越锦’做‘互市券’,就像郑人的‘契券’。”

三日后的江淮之滨,越、吴、楚三国使者齐聚“和平市”。巫礼将绣着三国图腾的越锦“互市券”分给众人,券面上的厉王鼎铭文在阳光下流转。楚国使者囊瓦看着锦券,想起檇李城头的爆炸,忽然放下了怀中的毒酒:“越女果然有经世之才。”

礼知心站在市楼之上,看着盐铁粮的商队往来,手中的越式吴钩反射着阳光。夏姬递过一杯“江淮合璧茶”,茶中飘着楚地的“橘花”、吴地的“梅瓣”和越地的“葛花”。勾践指着远处的商船,船上的“鸱夷”“太阳鸟”“熊首”旗帜并列飘扬:“先生,看来申公的遗愿,真的要实现了。”

深夜的织史阁,巫礼将最后一根丝线绣入“江淮互市图”,图上的“和平市”中心,用珍珠绣着“止戈为武”西字。鱼肠剑鞘发出最后一声清鸣,与锦缎上的三国图腾共振,化作一道白光融入夜空。她知道,当越锦成为三国的“通用语”,当鱼肠剑的锋芒化为互市的契约,申公巫臣所期望的和平,终于在江淮的盐铁之利中,悄然降临。

远处的吴宫传来钟声,季札的使者快马加鞭送来消息:“吴王愿以鱼肠剑为质,永结盟好。”礼知心展开盟书,看见上面用三国文字写着:“互市不辍,战端不起。”夏姬将盟书收入织箱,箱底压着申公巫臣的帛书和礼知心的“经世要略”,最上层则放着巫礼新织的“九州和平图”。

巫礼抱紧父母,看着窗外江淮商队的灯火,想起申公巫臣的桑田和礼知心的越式吴钩。她知道,这场跨越数国的逃亡与抗争,终于在织锦与互市中画上了句点。而鱼肠剑鞘的最后一次共鸣,正为这个以“和”为贵的新时代,奏响了永恒的序曲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U8Z-39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