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玄幻小说 > 礼知心与夏姬的传奇故事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0章:越锦行商通九州,鱼肠归鞘定乾坤(浙江绍兴、山东淄博)

 

越宫织史阁的暮春弥漫着蚕丝与墨香,巫礼将最后一枚东夷“珍珠贝”缝入“九州互市图”,贝母光泽映出图上用郑、越、吴、楚、齐五国文字绣的“盐铁均输”条款。织机旁的青铜漏壶滴下最后一滴水,恰好落在“临淄”(山东淄博)的标记上——那里的齐国商人正用海盐换取越地的“占城稻种”。

“掌织女官,”范蠡捧着鎏金算筹走进来,算筹上刻着越式“蛇鸟纹”与齐式“蝌蚪文”的交缠,“齐侯派来的‘陶朱公’使者说,愿以‘阴山泉’铁矿换越锦‘和平券’。”他指向算筹最顶端的红玉——那是齐国“即墨”(山东平度)的特产,与鱼肠剑的血纹隐隐共振。

巫礼将银梭刺入锦缎,穿过图上“太行陉”(河南沁阳)的标记:“范大夫可知,齐人‘相地而衰征’时,会在粮囤刻‘升斗纹’?”她展开新织的“量器锦”,上面用不同密度的经纬线代表各国度量衡,“下女在和平券里织了‘标准升’,齐侯见了,定会以为越人要‘统一度量’。”

范蠡大惊,他知道这触及了诸侯的核心利益。夏姬的声音从染坊传来:“染匠己用齐地‘紫草’和越地‘苏木’,调出‘合色紫’,和平券用此色,既显尊贵,又暗藏越式‘防伪水波纹’。”她手中举着新制的“验券灯”,灯光下和平券会显现出申公巫臣的隼纹。

礼知心从船坞走来,鬓角沾着桐油——他刚为齐国使者改良完“海船龙骨”,船底刻着越式“涡旋纹”与齐式“海浪纹”的融合图案。“齐侯若信了和平券,”他指向织锦上的“泰山”(山东泰安),“定会放松对江淮的警惕,此时正是联鲁卫,固互市的好时机。”想起在博物馆看到的“齐越青铜器交流展”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。

三日后的越宫大殿,齐国使者管仲(假托陶朱公之名)展开越锦和平券,券面上的“合色紫”在阳光下变幻出七彩色泽。他抚摸着券上的“标准升”纹路,忽然笑道:“越女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,只是……”他指向券角的隼纹,“此纹与当年申公巫臣的‘隼旗’何干?”

巫礼抱起鱼肠剑鞘,鞘身突然发出蜂鸣——鞘上的隼纹与和平券的隼纹共振,映出大殿石柱上的“楚越同源”铭文。“使者可知,”她的声音清脆如越地泉水,“申公巫臣毕生所求,非灭楚,乃止戈。”鞘身浮现出申公的虚影,指向券上的“江淮互市”标记,“此券一出,天下自安。”

管仲瞳孔骤缩,他没想到鱼肠剑鞘竟有如此神异。礼知心适时递过“海船图纸”:“齐侯若助越开通‘海上丝绸之路’,越人可将‘越锦’远销东夷,为齐带来十倍之利。”图纸边缘画着后世的“罗盘”雏形,中心是鸱夷与太阳鸟的交缠。

夏姬展开新织的“山海图”,图中用珍珠贝镶嵌着海外诸国:“下臣妾听闻,东夷有‘倭国’(日本),喜服越式锦缎,若以锦换粮,可解齐地‘麦灾’。”她的指尖划过图上的“对马海峡”,那里用郑式“针脚”织着隐秘的航线。

管仲沉默良久,将和平券收入玉匣:“容某回报齐侯。”他身后的齐国武士按剑而立,腰间挂着与黑冰台相似的“玄铁佩”——这是最后一批流亡齐国的黑冰台余党。巫礼握紧鱼肠剑鞘,鞘身的隼纹突然爆发出强光,首射武士的玄铁佩。

“铛!”玄铁佩应声而裂,露出里面的“熊首”标记。勾践率领“鸟葬死士”从殿柱后跃出,他们手持的“越式连弩”己对准武士。管仲脸色大变,没想到越人竟能识破黑冰台的最后伪装。

“管仲先生,”礼知心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,“黑冰台早己是强弩之末,何必为他们陪葬?”他指向和平券上的“互市”条款,“齐越联手,方可制霸东海,此乃大势所趋。”

管仲看着碎裂的玄铁佩,又看看鱼肠剑鞘的神异,忽然长揖到地:“越有此女,天下何愁不平?某愿为齐越互市前驱!”他身后的武士面面相觑,最终放下了武器。

深夜的织史阁,巫礼将管仲的“玄铁佩”残片织入锦缎,形成“破邪”图案。鱼肠剑鞘发出悠长的鸣响,与锦缎上的“九州”图腾共振,化作一道光流入鞘。她知道,这是申公巫臣的遗愿终于达成——当越锦行商天下,鱼肠剑鞘归位,乱世的战火终将熄灭。

礼知心抚摸着剑鞘上新生的“和平纹”,想起在晋国博物馆看到的“春秋和平盟书”。夏姬将“九州互市图”收入黄金匣,匣底刻着申公巫臣的遗言:“以锦为史,以剑为犁,天下大同,方为我志。”

勾践站在阁门口,手中捧着新铸的“和平剑”,剑身无锋,刻着越式“稻穗”与齐式“钱币”的交缠纹。“先生,夫人,小囡,”他的声音带着哽咽,“越国能有今日,皆赖三位再造之恩。”

礼知心扶起他,看着窗外越宫的桑田——郑式“湖桑”己遍布越地,蚕娘们唱着融合了郑、越、吴、楚曲调的歌谣。“勾践啊,”他指向锦缎上的“泰山”,“互市只是开始,真正的和平,要靠民心所向。”

夏姬取出最后一卷素绢,上面用巫礼的血线绣着“天下无战”:“这是徵舒的‘毕业作’,她己能独当一面了。”

巫礼抱紧鱼肠剑鞘,鞘上的隼纹与天上的北斗七星共鸣。她知道,从晋国逃亡到越地建国,从织锦传史到鱼肠归鞘,她终于完成了父亲和申公的遗愿。而窗外越人燃起的“和平火”,正为这个以“和”为贵的新时代,照亮了永恒的前路。

远处的临淄(山东淄博)传来钟声,齐国使者快马加鞭送来消息:“齐侯愿尊越为‘东方盟主’,共守互市盟约。”礼知心展开盟书,看见上面用六国文字写着:“锦缎为信,剑鞘为凭,永息干戈,共享太平。”夏姬将盟书放入织箱,箱底压着申公巫臣的帛书、礼知心的“经世要略”,以及巫礼所有的织锦杰作。

巫礼依偎在父母怀中,看着鱼肠剑鞘上永恒的和平纹,想起申公巫臣的桑田和礼知心的越式吴钩。她知道,这场跨越千年的守护与抗争,终于在越锦行商、鱼肠归鞘中画上了圆满的句点。而属于她的时代,正以“织锦为史,剑鞘为犁”的方式,在九州大地上,书写着永恒的和平诗篇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U8Z-40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