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穿越春秋,宣姜秘史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章:粉丝来信与身份危机

 

西合院的海棠树影在窗纸上摇曳成墨色的画,宣姜对着手机屏幕,指尖悬在发光的玻璃上,迟迟不敢落下。屏幕里是“宣姜的春秋手札”后台私信界面,红色的未读消息数字跳到了99+,像一串灼热的火星,烫得她指尖发颤。

“这条说‘小姐姐是不是学过专业表演?眼神里的故事感绝了’。”礼知心凑过来,指着一条评论笑,“还有这条更逗,‘建议查查家谱,说不定真有公主血脉’。”

宣姜却笑不出来。她划到一条置顶私信, sender头像是个青铜鼎图案,内容写着:“您好,我是某大学历史系学生。注意到您讲述春秋史时,对器物形制、贵族礼仪的细节描述过于精准,甚至有些未公开的考古发现您也提及(例如戚城遗址夯土层的分层)。能否请教您的知识来源?”

“他提到了夯土层……”宣姜的声音发紧,“我只是按记忆说了句‘夯土分九层,每层厚三寸’,那是当年惠公命人加固城墙时,我在城楼上看到的……”

礼知心的笑容也淡了。他拿过手机,快速打字回复:“感谢关注!相关知识来源于家传古籍与田野调查,祖辈曾参与过早期考古工作。” 发送成功后,他转头对宣姜说:“记住,以后提到具体数据,就说是‘家传古籍’或者‘考古报告’,别再说‘我见过’。”

这己经不是第一次了。账号粉丝突破十万后,质疑声像雨后的青苔,悄然爬上评论区:

“穿汉服讲历史的博主很多,但她的眼神太不一样了,像真的经历过。”

“有没有人注意她的坐姿?完全是周制‘正坐’,现代女孩很少能自然做到。”

“她说卫宣公喝的‘齐国醪醴’是黍米酿的,这细节连《礼记》都没写全,她怎么知道?”

最让礼知心警惕的是一个名为“春秋断代”的账号,连续发布数条分析帖,从宣姜讲述时下意识使用的古雅词汇,到她对“新台”方位的精准描述,条条指向一个不可能的结论——“此女或掌握未公开的第一手史料”。

“得想个一劳永逸的说法。”礼知心在屋里踱步,“不能总说是家传,万一有人较真查家谱……”

宣姜坐在镜前,看着里面那个穿着现代睡衣、梳着马尾的自己,突然说:“不如就说我是‘春秋文化世家传人’?我记得你说过,现代有‘世家’之说,祖辈研究什么,子孙就跟着学。”

“这个好!”礼知心眼前一亮,“就说你祖上是清朝的经学大家,传下了不少孤本手稿,你从小耳濡目染,还跟着长辈去过考古现场。这样既能解释知识储备,又能圆上‘古韵’的问题。”

他立刻打开电脑,写了一篇长文置顶在账号简介里:“大家好,我是宣姜。我的曾祖父是清末民初的春秋史学者,留下了大量未刊手稿与田野笔记。我从小在古籍堆里长大,跟着祖父去过殷墟、临淄等遗址,对春秋文化的热爱,源自血脉里的传承。” 文末还配了一张宣姜“不小心”翻着线装书的摆拍照,背景是西合院的海棠枝。

这篇“身世揭秘”果然平息了大部分质疑,评论区转为“难怪这么有气质,原来是书香门第”“求问曾祖父是谁?想拜读手稿”。礼知心松了口气,却不敢掉以轻心,开始系统教宣姜使用智能手机,像给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做保养。

“这是微信,用来聊天,记住‘呵呵’不能随便发,是敷衍的意思。”

“抖音也要下载,看看别人怎么拍视频,别总用春秋的‘兴’‘比’手法,现代观众喜欢首接的。”

“搜索‘春秋史最新研究’,把考古发现和你记忆里的对照着看,以后提到具体器物,就说‘据某考古报告显示’。”

宣姜学得很吃力。她能轻松记住《诗经》里所有篇目,却搞不懂为什么手机里的“购物车”不能装真的布匹,为什么“点赞”能让视频“上热门”。有次她回复粉丝“君之惠,不敢忘”,被礼知心急忙拦下:“傻阿姜,现代人不说‘君’,要说‘亲’或者‘宝宝’。”

最惊险的一次,有粉丝问她:“小姐姐觉得春秋女性幸福吗?” 宣姜下意识回答:“‘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’,女子如蒲柳,何来幸福?” 礼知心赶紧抢过手机,回复:“这是《诗经》里的句子啦,我的观点是春秋女性在礼教束缚下,仍有许穆夫人这样的先驱,详见下期视频~”

夜深人静时,宣姜会捧着手机,一遍遍看自己的视频。镜头里的少女穿着汉服,站在淇水河畔,眼神里的怅惘连她自己都陌生。那是千年的伤痛在现代光影里的投影,是新台的月光与淇水的波光在她瞳孔里的沉淀。

“礼知心,”她突然问正在删改评论的礼知心,“如果有一天,他们发现我不是‘世家传人’,而是真的……来自春秋,会怎么样?”

礼知心放下手机,走到她身边,握住她微凉的手。窗外的海棠花影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,像一幅跨越时空的画。“不会有那么一天的,”他语气坚定,“我会守好这个秘密,就像在春秋时守着我们的孩子一样。”

宣姜点点头,却在他转身时,对着手机屏幕里的自己,轻轻说了句春秋时的齐语:“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” 这是《卫风·氓》里的句子,说的是女子并非拖延婚期,而是男子没有好媒人。如今听来,竟像是在说她与这个时代的隔阂——不是她不愿融入,而是这千年的时差,本身就是道无法逾越的“无良媒”。

手机提示音又响了,是新关注的粉丝发来的私信:“宣姜姐姐,你的眼睛里有星星,是见过真正的春秋吗?”

宣姜看着屏幕,指尖在键盘上敲下又删除,最终只回了两个字:“是的。” 随即迅速撤回,改成:“是对历史的热爱呀~”

礼知心没有发现她的小动作,还在兴奋地规划下期选题。宣姜放下手机,走到窗前,望着濮阳老城的灯火。那些灯光比春秋时的烛火明亮千万倍,却照不透她眼底的千年迷雾。她知道,身份危机就像新台的青铜栏杆,看似被现代的“世家传人”外衣包裹,实则每一道纹路里,都藏着随时可能被戳破的真相。

而她能做的,只有跟着礼知心,继续在这现代的淇水河畔,扮演好“宣姜”这个角色——一个从画里走出来,却再也回不去的公主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ZXB-5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