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玄幻小说 > 礼知心与夏姬的传奇故事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章 绛宫龙涎窥玉貌,巫馆夜漏定逃计

 

晋景公姬孺第一次在申公巫臣的丧仪上真正看清夏姬,是在绛邑城外的公墓区。彼时棺木入土,哀乐低回,她身着粗麻丧服,未施粉黛,仅用一支荆木簪挽住半白的鬓发。风卷起墓前的纸灰,掠过她低垂的眼帘,那双眼眸在哀戚中透着一种历经沧海的剔透,宛如陈年玉璧蒙尘,却难掩其华。景公握着酒爵的手指微微收紧,青铜爵壁的蟠龙纹硌得指节发白——这与陈灵公当年酒后戏言里那个“妖淫”的女子判若两人,眼前的夏姬更像一株在乱石堆里扎根的兰草,柔弱而坚韧,偏偏又带着一种让人心头一颤的孤绝。

“君上,风大,该回了。”内侍寺人貂低眉顺眼地递上狐裘,目光却瞟向不远处独自站在墓碑前的夏姬。景公“嗯”了一声,却未挪动脚步,视线胶着在她素衣勾勒出的纤弱肩线上。他想起礼知心在朝堂上的锋芒,那个总能在关键时刻拿出奇策的郑国公子,如今己是晋国中军佐,权倾朝野。若能将这女子纳入后宫,既能以“抚恤功臣遗孀”的名义收买人心,又能借此牵制礼知心——这个念头如同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,在他心底漾开层层涟漪。

三日后的清晨,金色的阳光透过绛宫的雕花窗棂,在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景公斜倚在铺着蜀锦的榻上,闻着铜炉中燃着的南海龙涎香,却觉得这香气远不如那日墓地里夏姬身上淡淡的草药味来得清爽。寺人貂捧着鎏金托盘走进来,托盘上放着一枚雕刻着双凤朝阳的玉符。

“君上,”寺人貂的声音尖细而谄媚,“夏姬那边回话说,正在为申公巫臣守孝,不便入宫。”

景公把玩着玉符,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笑:“守孝?她一个郑国来的妇人,在晋国无依无靠,孤苦伶仃,寡人本王念及申公巫臣的功劳,才破例让她入宫奉养,赐号‘夏夫人’,她倒拿乔起来了?”他将玉符重重拍在案上,“再去传旨,就说寡王明日要在章华台设宴,特请夏夫人携女同往,不得有误。”

寺人貂心领神会,躬身退下。景公走到窗边,望着宫墙外连绵的宫阙,想起礼知心屡次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模样,眼中闪过一丝阴鸷。礼知心的存在,就像一根刺,扎在他称霸中原的路上,而夏姬,或许就是拔掉这根刺的最佳契机。

消息传到巫咸馆时,青黛正端着一碗刚熬好的桑仁粥走进内室,闻言手一抖,粗陶碗摔在地上,粥汁溅湿了青砖。“公主!君上他……他要纳您入宫!”青黛的声音带着哭腔,脸色惨白如纸。

夏姬正在窗前缝补巫礼的旧衣,闻言动作一顿,针尖刺破指尖,一滴血珠渗出来,染红了素色的麻布。她却浑然不觉,只是望着窗外申公巫臣亲手栽种的桑树,喃喃道:“终究还是来了……”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。从郑国到陈国,从陈国到楚国,再到晋国,她像一片无根的飘萍,被命运的风裹挟着,如今这阵风,竟要将她吹进更深的宫墙。

“母亲,什么叫‘纳您入宫’?”巫礼抱着鸠杖从里间跑出来,小脸上满是困惑。她刚跟着老儒读完《诗经》,手里还攥着一卷竹简。

夏姬回过神,强挤出一丝笑容,将女儿揽入怀中:“没什么,徵舒乖,去把那盆‘远志’搬到廊下晒晒。”她看着女儿蹦蹦跳跳的背影,眼中的平静轰然碎裂,只剩下无边的寒意。她想起申公巫臣临终前攥着她的手,气息微弱却异常坚定:“防着晋侯……他对你,对礼知心,都有忌惮……”当时她并未深思,如今才明白,那是他用一生征战换来的警觉。

此刻,礼知心正在书房推演舆图,案上摊着申公巫臣留下的“楚地山川图”,朱砂笔圈出的陉山狭道还带着未干的墨迹。当亲卫队长气喘吁吁地跑来禀报晋景公下旨纳夏姬入宫时,他手中的墨锭“啪”地断成两截,墨汁溅在舆图的“绛邑”标记上,像一滴突兀的血。

“果然来了。”礼知心喃喃自语,指尖划过舆图上绛邑的位置(山西绛县),那里如今像一个燃烧的红点。他想起晋景公在朝堂上看夏姬的眼神,那不是欣赏,而是占有。如果夏姬入宫,不仅会重蹈陈灵公时的覆辙,礼知心自己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——晋景公必然会以夏姬为质,逼他交出兵权,甚至构陷他与楚国私通。

“备马,去巫咸馆。”礼知心当机立断,将断墨收入砚台,拿起墙角的佩剑。剑身寒光凛冽,映出他决绝的神色。

深夜的绛邑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中,只有更夫敲着梆子,梆子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,惊起檐角的宿鸟。礼知心翻身跃过巫咸馆的院墙,落在铺满月光的庭院里。桑树下,夏姬正坐在石凳上,手里捏着一枚郑国带来的玉佩,那是多年前他在她及笄礼上偷偷塞给她的。

“公子。”夏姬闻声抬头,眼中没有惊讶,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。

礼知心走到她面前,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符节,符节上刻着一个古拙的“郑”字:“这是我早年为防不测,在郑国太卜府留下的信物。明日辰时,宫门前会有一辆装着郑国漆器的辎车,青黛会扮成车夫,车底夹层足够藏下你们母女。”他的声音压得极低,带着夜露的凉意,“我己买通司宫令,用‘郑使献瑞’的幌子调开正门守卫,你们只管上车,不要回头。”

夏姬接过符节,触手冰凉,一如她此刻的心情。她看着礼知心眼中密布的血丝,知道他为了这个计划必定彻夜未眠:“公子……若有万一……”

“没有万一。”礼知心打断她,语气斩钉截铁,“出了绛邑(山西绛县),往东南走,过浍水(山西翼城),去轵关陉(河南济源),那里是晋豫交界处,地形复杂,便于隐藏。我会在轵关陉口的山神庙等你们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她苍白的脸上,“相信我,这一次,我不会再让你困在任何一座宫墙里。”

夏姬望着他,月光勾勒出他坚毅的下颌线,忽然想起许多年前,在郑国的太卜府,也是这样一个夜晚,他站在梧桐树下,说“别怕,有我”。时光流转,他依然是那个能为她撑起一片天的人。她想说些什么,喉咙却像被堵住,只能用力点头。

“母亲,礼伯伯?”巫礼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,手里紧紧抱着那根鸠杖,“你们在说什么呀?”

礼知心蹲下身,替她拢了拢斗篷:“徵舒,明日跟母亲去一个好玩的地方,路上要听母亲的话,不要出声,知道吗?”

巫礼似懂非懂地点头,看着礼知心严肃的样子,忽然觉得有些害怕:“礼伯伯也去吗?”

“我随后就到。”礼知心摸了摸她的头,站起身,“记住,无论发生什么,都不要下车。”他最后看了夏姬一眼,转身跃出墙外,消失在夜色中。

夏姬抱着巫礼,站在桑树下,首到再也看不见那个背影。怀里的符节渐渐被捂热,却暖不了她冰凉的心。她知道,从踏出绛邑的那一刻起,他们将彻底告别过去,走向一条未知的逃亡之路。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,她不敢想,只能紧紧攥着符节,如同攥着唯一的希望。

更夫敲过五更,东方泛起鱼肚白。巫咸馆内,夏姬将最后一包草药塞进包袱,青黛己换上粗布短打,扮成了一个精瘦的车夫。巫礼穿着男童装束,怀里抱着鸠杖,小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紧张。

“走吧。”夏姬深吸一口气,吹灭了烛火。

辎车碾过绛邑的青石板路,发出“咯吱”的声响。夏姬和巫礼蜷缩在车底的夹层里,透过木板缝隙,能看到宫门前的卫兵果然被一群郑国使者引开,为首的正是礼知心。他穿着大夫朝服,正与司宫令谈笑风生,目光却时不时扫过辎车的方向。

当辎车缓缓驶出绛邑城门(山西绛县),夏姬听到礼知心清晰的声音传来:“郑使远来辛苦,本官先带诸位去馆驿歇息。”那声音像一颗定心丸,让她悬了一夜的心稍稍落下。

车窗外,绛邑的城楼越来越小,最终消失在晨雾中。夏姬抱紧身边的巫礼,感受着车轮滚滚向前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轵关陉(河南济源),礼知心在那里等他们。而她不知道的是,一场更大的风暴,正在他们身后悄然聚集,而前路,更是布满了未知的艰险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U8Z-21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