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穿越春秋,宣姜秘史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章:带着孩子"重走春秋路"

 

房车行驶在连霍高速上,车载音响里放着改编版的《秦风·无衣》,电子合成器的旋律里混着念念咿咿呀呀的学语声。宣姜坐在副驾驶座上,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麦田,忽然指着远处一座土丘对驾驶座的礼知心说:"那里应该是函谷关旧址,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时,曾从这里入秦。"

礼知心握着方向盘,侧头笑了笑:"我们的下一站是西安,镐京遗址,够你讲个够。" 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他脸上,带着商业精英特有的自信,但宣姜注意到他眼底的疲惫——那是连续开了五小时车的倦意,也是公司扩张后挥之不去的焦虑。

后排的婴儿座椅里,念念正抱着一个仿古青铜鼎造型的牙胶啃咬。那是宣姜特意定制的玩具,纹路仿照临淄博物馆的青铜簋,此刻被口水浸得发亮。"念念,别咬了,"宣姜转过身,用湿巾擦他的小手,"那是'鼎',古人用来煮肉的。"

念念听不懂,只是咯咯地笑,伸手抓住宣姜的手指。他刚满一岁,正是蹒跚学步的年纪,穿着宣姜亲手缝制的小汉服,上面绣着简化的"云雷纹"。礼知心当初笑她太较真,她却坚持:"这是他的'春秋第一课'。"

抵达西安镐京遗址时,正是午后。黄土堆在烈日下泛着白光,几根标识柱孤零零地插在荒草中,很难想象这里曾是"镐京辟雍,自西自东"的繁华王都。宣姜抱着念念站在遗址前,风吹起她的发梢,眼神穿越了三千年:"看,念念,这里曾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地方。"

她蹲下身,让念念的小手触摸夯土断壁:"幽王为博褒姒一笑,点燃烽火,诸侯率兵赶来,却发现是骗局。后来犬戎真的来了,再点烽火,却无人来救。" 她的声音低沉,带着历史的喟叹,"权力的游戏里,信任比烽火还脆弱。"

礼知心架起摄像机,镜头对准母子二人。宣姜抱着念念,指着远处的渭水:"褒姒来自褒国,沿渭水入镐京,就像我当年沿淇水入卫。只是她的结局比我更惨,国破后被犬戎掳走,不知所踪。" 念念在她怀里扭动,伸手去抓镜头,无意中挡住了宣姜眼中一闪而过的痛楚。

"阿姜,"礼知心放下摄像机,递给她一瓶水,"差不多了,念念该午睡了。" 他的语气带着职业性的克制,仿佛眼前不是妻子和儿子,而是正在工作的主播与道具。宣姜接过水,看着他熟练地收拾设备,忽然想起刚穿越时,他会耐心听她讲完每一个历史细节,眼里满是好奇与疼惜。

下一站是河南商丘,宋国故城。宣姜站在残存的城墙上,望着远处的农田,对镜头说:"宋襄公的'仁义之殇',就发生在这里。泓水之战,他坚持'不鼓不成列',错失战机,最终兵败受伤而死。" 她顿了顿,看着在城墙下蹒跚学步的念念,"现代人说他迂腐,但我看到的是春秋贵族的底线——即使在战争中,也守着某种信念。"

念念摇摇晃晃地走到宣姜脚边,捡起一块碎陶片。宣姜接过陶片,指着上面模糊的绳纹:"这是商代的陶片,比宋襄公还早几百年。你看,文明就是这样,一层叠着一层,碎了也留着痕迹。" 她的声音温柔,与讲述烽火戏诸侯时的沉重截然不同。

礼知心在一旁拍摄,镜头里,宣姜的侧影与古老的城墙重叠,念念的小身影在她脚边晃动。这是他最满意的画面——历史、母亲与新生,构成了完美的文化符号。他盘算着这条视频的标题:《从镐京到商丘:一位母亲给孩子的春秋课》,一定能引发共鸣。

最后一站是山西侯马,晋国遗址。宣姜站在盟誓遗址前,看着那些埋在地下的盟书复制品,脸色凝重:"骊姬之乱,晋献公宠信骊姬,逼死太子申生,重耳流亡十九年。" 她抚摸着刻有盟辞的石碑,"盟书里写着'无或如晋乱',但人性的贪婪,从来不以盟誓为限。"

念念坐在婴儿车里,好奇地看着石碑上的蝌蚪文。宣姜推他到一片野花前,摘下一朵蒲公英吹起:"骊姬的儿子奚齐,最终也没得到君位。权力斗争里,没有真正的赢家。" 她看着蒲公英种子飞远,像极了春秋时那些消散在风中的王侯将相。

返程的路上,念念在房车后座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那块商丘捡到的碎陶片。宣姜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,对开车的礼知心说:"你有没有觉得,带着念念走这些地方,像是在完成一场轮回?"

礼知心目视前方,语气平淡:"是完成我们的内容计划,下季度的KPI就靠这些视频了。"

宣姜沉默了。她想起在镐京遗址,念念第一次触摸到三千年的夯土时,眼里闪烁的好奇;在商丘城墙,他捡起陶片时,小手的温度。这不是KPI,这是一个母亲在向孩子展示,他脚下的土地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,那些故事里藏着人性的光与暗,也藏着跨越千年的警示。

房车驶入濮阳地界时,己是深夜。念念醒了,指着窗外的灯火咿呀说话。宣姜抱着他,看着熟悉的戚城遗址轮廓在夜色中浮现:"念念,看,那是卫国故地,妈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。"

礼知心将车停在西合院门口,疲惫地揉着眉心:"终于回来了,明天还要开公司战略会。"

宣姜没有接话,只是抱着念念站在海棠树下。夜风吹过,带来淇水的湿气,与春秋时的味道隐约相似。念念在她怀里伸了个懒腰,奶声奶气地喊:"妈妈。"

"哎,妈妈在。"宣姜低头,亲吻儿子的额头,"念念,你是属于现代的孩子,没有宫墙,没有算计,妈妈带你来过春秋故地,不是要你记住仇恨,是要你知道,人性的善恶,从来都在那里,不管是三千年前,还是现在。"

礼知心己经走进书房,灯光下传来键盘敲击的声音。宣姜抱着念念站了很久,首到孩子再次睡去。她轻轻抚摸着海棠树干,想起望星谷的光门,想起礼知心曾说"往后只有你我"。如今,他们有了念念,却似乎在"重走春秋路"的旅途中,离彼此越来越远。

但至少,念念来了。他是她在现代的锚点,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。宣姜抱着孩子走进卧室,将那块商丘的碎陶片放在床头柜上。月光透过窗户,照在陶片的绳纹上,也照在念念熟睡的脸上。

这趟旅程,不是为了完成视频KPI,也不是为了打造文化IP。这是一位来自春秋的母亲,在用自己的方式,告诉现代的孩子:历史不是死去的文字,是活着的人心里的回响。而他,这个在遗址间蹒跚学步的孩子,就是最好的见证者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2ZXB-59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