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小说 > 暴打西门庆,拯救潘金莲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9章 新军蜕变

 

随着江湖各门派的支持纷至沓来,梁山新军迎来了一次蜕变。

新兵们不仅得到了充足的物资补给,还接受了来自各门派高手的悉心指导。在武艺训练上,融合了各家之长,形成一套独特的实战技巧。例如,借鉴了西域门派的快刀技法,让士兵们在近战中更具杀伤力;学习了南方门派的轻功身法,提升了部队的机动性与灵活性。

在装备方面,利用江湖提供的资源与神秘老者传授的机关术,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武器装备。有一种特制的弩箭,不仅射程远、威力大,还带有机关触发装置,可在射中目标后释放毒烟或引发小型爆炸,令金兵防不胜防。还有用坚韧木材与金属混合制成的拒马,内部暗藏尖刺与机关,一旦金兵骑兵冲撞,便会触发机关,造成大量伤亡。

新军的战术体系也得到革新。依据情报掌握的金兵作战特点,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。例如,针对金兵骑兵的冲锋,采用诱敌深入、分段伏击的战术,先以小股部队佯装败退,引金兵进入预设伏击圈,再利用地形与机关器械,对其进行围歼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与精心打造,梁山新军脱胎换骨,战斗力飙升,成为抗金战场上一支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劲旅。

双线作战

梁山新军蜕变之际,局势却愈发紧迫。金国虽因秘密武器被摧毁而暂缓大规模进攻,但小规模侵扰从未间断。同时,江湖反叛门派在朝廷围剿令下达后,并未偃旗息鼓,反而转入地下,更为隐蔽地进行破坏活动。

梁山不得不开启双线作战模式。一方面,林冲、鲁智深等将领率领新军主力奔赴边境,与朝廷军队紧密配合,抵御金兵进犯。他们凭借精湛武艺、先进装备与灵活战术,多次击退金兵小规模突袭,逐渐在边境站稳脚跟。

另一方面,燕青、武松等人率精锐力量回师江湖,全力清剿反叛门派。他们深入江湖各地,凭借敏锐的情报洞察力与强大的战斗力,逐一排查可疑据点。在一次行动中,燕青等人追踪线索至一处偏远山谷,发现反叛门派的隐藏巢穴。山谷中机关重重,敌人凭借地势负隅顽抗。燕青施展轻功,在空中观察地形,指挥同伴突破机关,攻入巢穴。经过一番激烈战斗,成功剿灭这一反动势力,为梁山后方稳定立下汗马功劳。

在双线作战过程中,梁山与朝廷、江湖各门派的沟通协作愈发顺畅。朝廷为梁山提供后勤保障与情报支持,江湖各门派则协助梁山在江湖各地维持秩序、补充兵员。各方齐心协力,让大宋在艰难困境中艰难前行。

战略反攻

随着梁山新军在边境的出色表现,以及江湖后方的稳定,抗金形势逐渐好转。朝廷见状,终于下定决心,发起战略反攻。

宋徽宗任命一位经验丰富、主战派的将领为统帅,统领梁山新军与朝廷大军,制定详细的反攻计划。计划以梁山新军为先锋,利用其机动性与突击能力,撕开金国防线的突破口;朝廷大军随后跟进,扩大战果,逐步收复失地。

梁山新军接到命令,士气高涨,在林冲的带领下,如猛虎出柙,向着金国阵地发起冲锋。他们运用娴熟的战术,避开金兵正面锋芒,迂回到侧翼,借助特制装备与机关器械,迅速突破敌军防线。

朝廷大军见先锋得手,立即呐喊着向前推进,与梁山新军紧密配合,对金兵形成夹击之势。一时间,战场上血肉横飞,喊杀声震得天地变色。

金兵面对宋军的突然反攻,阵脚大乱,虽拼死抵抗,但难以抵挡宋军的勇猛。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,梁山好汉们冲锋陷阵,发挥了关键作用。鲁智深禅杖一挥,扫倒一片金兵;武松双刀飞舞,所过之处,敌人死伤无数。

经过数日激战,宋军成功收复大片失地,将金兵赶回至原辽国境内。此次战略反攻,大大振奋了大宋军民的信心,也让梁山的威望在江湖与朝廷达到了新的高度。

战后重建

大战过后,边境地区满目疮痍,城镇毁坏,百姓流离失所。梁山联盟再次挺身而出,承担起战后重建的重任。

他们首先组织力量救治伤员,梁山的郎中们与各门派医士携手,在临时搭建的医馆里忙碌不停。珍贵的草药从各地运来,免费分发给伤者,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及时救治。同时,为了防止疫病流行,联盟还安排专人负责卫生防疫,清理战场废墟,消毒水源,保障百姓健康。

在城镇建设方面,能工巧匠们齐聚一堂,依据当地地形与百姓需求,设计出更加坚固、宜居的房屋。建筑材料通过江湖商会源源不断供应,百姓们也自发参与重建,搬运砖石、搅拌泥浆,齐心协力。不久,一座座崭新的城镇拔地而起,街道宽阔整洁,集市热闹非凡。

农业生产同样不容忽视。梁山联盟派遣农业专家深入田间,指导农民恢复生产。他们带来新的种子、农具,传授先进种植技术,帮助农民开垦荒地,灌溉农田。经过努力,田野里再次长出嫩绿的庄稼,预示着丰收的希望。

通过这场重建,不仅让边境地区恢复了往日生机,更让百姓对梁山联盟、对大宋朝廷充满感激与信任,为后续的抗金大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
金国求和

宋军的战略反攻与梁山的出色表现让金国深感压力,内部矛盾逐渐激化。一方面,战争的持续消耗使得金国国力受损,百姓怨声载道;另一方面,宋军的顽强抵抗让金国高层意识到,短期内难以彻底征服大宋。

在这种形势下,金国派出使者,向宋朝求和。使者带着丰厚的礼品与谦卑的姿态,抵达汴京,向宋徽宗表达金国的求和意愿:愿意归还部分侵占的土地,停止军事行动,双方恢复通商贸易,条件是宋朝需向金国支付一定数量的岁币。

朝堂之上,主和派再次占据上风,他们力劝皇帝接受求和条件,认为这是难得的和平契机,可以休养生息,恢复国力。主战派虽心有不甘,但也深知连年征战,大宋同样疲惫不堪,一时难以抉择。

梁山得知此事后,宋江立即召集众人商议。众人意见不一,有的认为应乘胜追击,彻底击败金国,以免后患;有的则担心继续战争会让百姓受苦,若求和条件合理,不妨考虑。

最终,宋江决定派燕青作为代表入京,向皇帝阐明梁山的观点:求和与否,应以大宋的长远利益与百姓的福祉为重,若金国真心求和,可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,谨慎谈判,但绝不能放松警惕,仍需加强边防建设与军事准备。

和平曙光

燕青入京后,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与对局势的深刻洞察,在朝堂上向皇帝与群臣详述梁山的意见。宋徽宗听后,陷入沉思。

经过多日权衡,皇帝最终决定接受金国的求和提议,但同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:要求金国严格遵守边界协定,不得再有侵扰行为;加大通商贸易的开放程度,保障宋朝商人权益;并且在归还土地上,明确划定界限,确保领土完整。

金国使者经过一番商议,基本同意宋朝的条件。双方正式签订和约,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。

和约签订后,江湖恢复平静,梁山联盟也迎来一段相对安稳的时期。他们利用这段时间,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,发展海外贸易,推广江湖文化,让梁山的影响力扩散至更广阔的天地。

同时,梁山依旧保持着高度警惕,密切关注金国动态,与朝廷保持密切联系,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。在和平曙光的照耀下,大宋与梁山都在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,期盼着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。


    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N6KU-79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