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和平的表象下暗流涌动。金国国内局势变幻,新主上位,其野心再度膨胀,对先前签订的和约嗤之以鼻,悍然撕毁协议,重启战端。铁骑如黑色风暴般汹涌南下,大宋北疆瞬间烽火连天,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汴京。
宋徽宗赵佶,这位曾沉醉于书画诗词、妄图以岁币求安的帝王,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惊恐失措,几近昏厥。朝堂之上,群臣震恐,主和派噤若寒蝉,主战派虽义愤填膺,却一时也无良策应对。加之多年来朝廷内部腐败丛生,军备废弛,军队战斗力锐减,面对金兵的凶猛攻势,宋军节节败退,防线一溃千里。
值此国难当头,宋徽宗在慌乱之中,做出了一个令朝野震动的决定——禅位。他深知自己己无力挽狂澜,为保大宋江山,将皇位匆匆传予太子赵恒,是为宋钦宗。宋钦宗临危受命,接过这千疮百孔、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,眼中虽有惊惶,却也燃起一丝决然。
梁山抉择
梁山众人听闻此讯,忠义堂内气氛凝重。宋江紧锁眉头,目光扫过一众兄弟,沉声道:“如今新帝即位,局势危如累卵,我梁山何去何从,诸位兄弟且畅所欲言。”
林冲虎目圆睁,站起身来,抱拳拱手:“哥哥,朝廷有难,我梁山好汉岂能袖手旁观!想当年,我等受招安,为的便是报国为民,如今正是用武之时,当率精锐奔赴前线,与金兵决一死战!”
吴用轻抚羽扇,微微点头:“林教头所言甚是,不过,我观此次金兵来势汹汹,不比寻常,我梁山虽勇,却不可莽撞行事。需先遣细作,探清敌军虚实,再与朝廷联络,协同作战,方可事半功倍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,你一言我一语,商讨应对之策。最终,宋江拍板定计:一方面,派出燕青、林婉儿等得力干将,乔装改扮,潜入金国军营及周边,刺探军情,搜集情报;另一方面,整顿梁山兵马,筹备粮草辎重,随时准备听候朝廷调遣,奔赴抗金前线。
朝堂新局
宋钦宗即位伊始,便展现出与宋徽宗截然不同的果敢。他雷厉风行地清理朝堂,将一批尸位素餐、贪生怕死的官员罢黜,启用主战派新锐之士,试图重振朝纲,凝聚人心,抵御外敌。
为解燃眉之急,宋钦宗急召各地勤王军队,然而,路途遥远,援军一时难以齐聚。此时,梁山使者燕青求见。燕青入殿,行礼之后,将梁山愿倾力抗金之意、以及所探得的初步情报详述一番。宋钦宗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对梁山的忠义之举深表赞赏,当即下令,拨付部分物资给梁山,以助其军备,并期望梁山能尽快出兵,缓解京城压力。
但朝堂之上,争议之声仍不绝于耳。部分旧臣对梁山心存疑虑,担忧其势力坐大,日后难以掌控;主战派将领虽认可梁山战力,却也在为如何协同作战、指挥调度而争论不休。宋钦宗在权衡利弊之后,决定派遣一位亲信大臣前往梁山,名为犒军,实则协调双方行动,确保作战顺利。
情报风云
燕青、林婉儿等人领命深入金国境内,凭借非凡的胆识与精湛的技艺,穿梭于敌营之间。他们发现,金兵此次南下,不仅兵力雄厚,且装备精良,新研发的攻城器械威力巨大,对大宋城池构成致命威胁。更棘手的是,金兵还收买了一些江湖败类,混入大宋境内,暗中破坏交通要道、粮仓军备,制造混乱,妄图从内部瓦解大宋防线。
林婉儿迅速将情报传递回梁山,宋江等人得知后,立即加强梁山周边戒备,同时传令江湖各门派,留意可疑人员,防止奸细破坏。此外,针对金兵的攻城器械,梁山的能工巧匠们与江湖异人共同商讨应对之策,试图研制出克制之物。
与此同时,朝廷派往梁山的大臣抵达。此人起初态度傲慢,对梁山众人颐指气使,试图以朝廷威严压人。但梁山好汉们岂是吃素的,鲁智深瞪大铜铃眼,怒喝道:“你这官儿,莫要在此耍威风!如今国难当头,大家应齐心协力,共抗金兵,若是来添乱的,趁早滚回去!”其他好汉也纷纷附和,气氛剑拔弩张。
关键时刻,宋江出面调解,晓以大义,表明梁山抗金决心。大臣见状,深知梁山不可小觑,态度逐渐转变,双方开始就作战部署、兵力调配等问题展开深入商讨,力求达成共识。
江湖齐心
在梁山的号召下,江湖各门派纷纷响应。少林、武当等名门正派,派出门下精锐弟子,奔赴抗金前线,与梁山军并肩作战;一些擅长奇门遁甲、机关暗器的小众门派,也贡献出自己的绝学,为抵御金兵出谋划策。
江湖商会更是发挥巨大作用,他们利用广泛的贸易网络,筹集物资,源源不断地运往梁山及抗金战场。粮食、药材、兵器等重要物资,如雪中送炭,解了燃眉之急。
一时间,江湖上下,齐心抗金。在各地要道、关卡,江湖豪杰们自发组织巡逻,盘查奸细;在城镇乡村,百姓们也受其鼓舞,纷纷为军队送水送饭,照顾伤员,军民一心,共御外敌。
初战告捷
梁山军在林冲、鲁智深等将领率领下,与朝廷部分军队会师,率先奔赴前线阻击金兵。初战之地,选在一处山谷,此地地形险要,易守难攻,梁山军提前在此设伏,准备给金兵迎头痛击。
当金兵大摇大摆地进入山谷,只听一声炮响,梁山军与朝廷军从两侧山坡如猛虎下山般杀出。鲁智深大吼一声,禅杖挥舞得虎虎生风,冲入敌阵,所到之处金兵惨叫连连;林冲长枪一抖,如蛟龙出海,首刺敌军要害,金兵将领纷纷落马。朝廷军见梁山军如此勇猛,士气大振,也奋勇向前,与梁山军紧密配合,杀得金兵丢盔弃甲,狼狈逃窜。
初战告捷的消息传回汴京,宋钦宗龙颜大悦,朝堂上下一片欢呼。梁山军的威名更是传遍江湖,百姓们纷纷传颂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,各地豪杰更是慕名而来,加入抗金队伍,梁山联盟的势力愈发壮大。
危机暗伏
然而,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。金兵虽初战受挫,但很快调整战术。他们利用骑兵的机动性,绕过梁山军防线,首扑大宋后方空虚之地,烧杀抢掠,妄图切断梁山军与朝廷军的补给线,迫使宋军陷入困境。
与此同时,朝廷内部的矛盾再次凸显。由于物资分配不均,一些地方军队与梁山军产生摩擦;部分官员嫉妒梁山军的战功,在宋钦宗面前进谗言,试图削弱梁山军的影响力。
梁山军腹背受敌,面临严峻考验。宋江等人深知,若不及时化解危机,此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。于是,一方面,派遣燕青、武松等得力干将,率精锐力量回师救援,保护补给线;另一方面,再次派人与朝廷沟通,阐明利害,希望朝廷能公正处理内部矛盾,一致对外。
险中求胜
燕青、武松等人领命,马不停蹄地赶回后方。途中,遭遇金兵小股部队拦截。燕青施展轻功,在空中辗转腾挪,利用弩箭精准射杀金兵头目,扰乱敌军部署;武松则挥舞双刀,如入无人之境,冲入敌阵,杀得金兵胆寒。两人紧密配合,冲破阻拦,成功抵达补给线。
抵达后,他们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危急。金兵己将补给线多处截断,粮草辎重散落一地,士兵们拼死抵抗,伤亡惨重。燕青、武松迅速组织力量,重新布防,设置陷阱,抵御金兵进攻。
在前线,林冲、鲁智深等人得知后方危机,心急如焚。他们决定主动出击,率主力部队猛攻金兵正面防线,迫使金兵回援,减轻后方压力。
经过一番浴血奋战,梁山军前后夹击,终于击退金兵,重新打通补给线。这场战斗,梁山军虽损失惨重,但成功化解危机,稳住阵脚,为后续抗金作战奠定坚实基础。
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抗金史诗,激励着后人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断追寻正义与光明。
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N6KU-80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