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子,就在那股子牛皮和羊皮混合的、略带腥臊的气味里,一天一天地,磨了过去。
转眼,一年了。
我,魏昭,晋国曲沃大夫,现在是曲阜(山东曲阜)城南“魏记皮货”的魏掌柜。
我的佩剑“昭明”,用最厚的油布,包了整整三层,藏在床板底下。我每天摸得最多的,不是剑柄,而是算筹。
我那十一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魏氏亲兵,现在是我的“伙计”。他们放下了戈矛,拿起了刮刀和木槌,每天把一张张生牛皮,捶打得“砰砰”作响。
那声音,有时候听着,像是砸在了我的心上。
石头,我最勇猛的卫士,现在是我皮货铺的“大堂管事”。他每天的活儿,就是搬个小马扎,坐在铺子门口,用他那一口纯正的山西(山西)土话,跟来来往往的客人,吆喝。
“嘿!瞧一瞧看一看嘞!俺们晋国的皮货,扎实!耐用!恁穿上这皮甲,婆娘拿擀面杖捶恁都捶不烂!”
每当这时,我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我教过他很多次,要说“此物甚佳,坚韧异常,可御风寒,彰显威仪”。
可他一着急,就又变回了那句“捶不烂”。
结果,我们的皮货,一件都没卖出去。反倒是他那句吆喝,成了城南集市里,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。
好在,臧僖伯大夫接济的刀币,还够我们嚼用。我们这群人,就像一群藏在皮货铺里的怪人,过着一种荒诞又辛酸的,隐居生活。
木金父,长高了一点。
他还是不怎么说话,但眼神里,那层死寂的、空洞的灰,似乎,淡了那么一丝丝。
他喜欢上了写字。不是在竹简上,而是在院子里的那片空地上,用一根小树枝,一遍一遍地,写他父亲的名字。
孔,父,嘉。
每当这时,我就会坐在他身边,陪着他。我不说话,只是看着他写。
我知道,他在用这种方式,记住仇恨。
而我,也在用这种方式,提醒自己,我为什么,要像个缩头乌龟一样,活在这里。
这一天,铺子里,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。
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士深衣,身形清瘦,面带愁容,可那腰杆,却挺得笔首,像一根宁折不弯的竹子。
他不像来买皮货的。因为他的眼睛,根本没看挂在墙上的那些皮料,而是首勾勾地,盯着我正在抄录的一卷竹简。
那是我凭着记忆,默写出来的《诗经·小雅》。
“这位……掌柜的。”他犹豫了半天,才开口,声音有些沙哑,带着一股子山东(山东)人特有的醇厚,“您这字,写得……真好。”
我抬头,看了他一眼。
他的眼神,很干净,像一捧清澈的泉水。在这种地方,能看到这样的眼神,不容易。
“随便写写罢了。”我淡淡地回答。
他却像是没听到我的冷淡,自顾自地,走了进来,俯下身,仔细地看着竹简上的字。
“不对,不对。”他摇着头,轻声说,“这字,有风骨。笔画像是铜浇铁铸,却又带着一股子……一股子挥戈上阵的杀伐气。写这字的人,绝不是个普通的生意人。”
我的心,猛地一跳。
我捏着笔的手,不自觉地,紧了紧。
“先生说笑了。”我收起竹简,站起身,“我就是一个卖皮货的。先生,要来点什么?上好的牛皮,还是柔软的羊皮?”
他苦笑了一下,摇了摇头:“不瞒掌柜的,我……我买不起。”
他脸上,露出一丝窘迫,但很快,就被一种坦然的、君子固穷的淡定,给取代了。
“我叫防叔。”他对我拱了拱手,“是孔氏之后。就住在这集市的尽头。”
孔氏之后。
我的心,又被轻轻地,刺了一下。
我看着他,想起了我的兄长,孔父嘉。他们,流着一样的血。
也许是这份莫名的亲近感,我的语气,不自觉地,柔和了一些。
“孔先生,有何见教?”
“不敢,不敢。”他连连摆手,“我只是看掌柜的,不像是池中之物。方才,我听您这位伙计的口音,是来自晋国?”
他指了指门口,正在打盹的石头。
我点了点头。
“唉。”他长长地,叹了一口气,“晋国,好啊。文侯治下,国富民强,天下霸主,真是让人羡慕。哪像俺们鲁国,唉,不提也罢,不提也罢。”
他脸上那股子,哀其不幸、怒其不争的神情,是那么的真实。
我给他倒了一碗水。
他喝了,像是渴了很久。
从那天起,防叔,就成了我这皮货铺的常客。
他也不买东西,就是每天下午,会溜达过来,跟我聊聊天。
我们聊《诗》,聊《书》,聊《礼》,聊《乐》。
我发现,他这个人,学问是真的好。很多我只是死记硬背的典故,他都能讲出里面的微言大义。
他就像一本活着的,会走路的,周礼大百科全书。
只是,这本“百科全书”,穷得叮当响。
有时候,我会让石头,硬塞给他一些肉干和饼子。
他每次都推辞,涨得满脸通红。
石头就会瞪着牛眼,用他的山西(山西)腔嚷嚷:“孔先生,恁就拿着!恁不拿,俺们掌柜的,心里不得劲!俺们晋国人,就这脾气,实诚!”
防叔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,然后对着我,深深一揖。
我能感觉到,他把我,当成了知己。
而我,也确实,把他当成了朋友。
在这个陌生的、冰冷的城里,他是唯一一个,能跟我聊到一块儿去的人。
跟他聊天,能让我暂时忘记,我是一个卖皮货的“魏掌柜”。
能让我,找回一点点,那个曾经身为晋国大夫“魏昭”的感觉。
这天,我刚把一份默写好的《礼兵要义》残卷藏好,防叔就一脸慌张地,跑了进来。
他的头发,乱了。衣襟,也被人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他那张总是挂着温和笑意的脸上,此刻,写满了愤怒和屈辱。
“孔先生,你这是怎么了?!”我连忙扶住他。
“魏……魏兄……”他嘴唇哆嗦着,半天,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,“欺人太甚!他们,实在是欺人太甚了!”
石头一听,火气“噌”地就上来了。
他从墙角,抄起一根捶牛皮用的、儿臂粗的木棒,瓮声瓮气地吼道:“孔先生,谁欺负恁了?告诉额!额去把他的脑袋,拧下来!”
“石头,别冲动!”我喝止了他。
我把防叔扶到椅子上,给他倒了碗水,等他情绪稍微平定了一些,才轻声问:“到底,出了什么事?”
“是……是季孙氏的家臣,阳虎!”防叔一拳,砸在桌子上,眼睛都红了,“他……他看上了俺们孔家,在城郊的那二亩祭田!”
祭田。
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。
对于一个贵族后裔来说,祭田,就是他们的根,是他们用来祭祀先祖,证明自己血脉传承的,最后一点念想。
夺人祭田,比掘人祖坟,好不到哪儿去。
“阳虎,不过是季孙氏的一介家臣,他哪来这么大的胆子?”我皱起了眉。
“唉!”防叔一拍大腿,满脸悲愤,“魏兄,你有所不知!如今的鲁国,就是这帮家臣的天下!阳虎,深得季孙氏家主宠信,在曲阜城里,横行霸道,连一些小贵族,都得让他三分!”
“他今天,带着一群家丁,冲到俺家里,说俺们孔家,是‘殷商余孽’,不配拥有祭田,让俺三天之内,把地契交出去!不然……不然就要把俺们一家,都赶出曲阜!”
“俺跟他理论,他就……他就让家丁动手!要不是街坊邻居拦着,俺今天,怕是要被他们,活活打死!”
防叔说着说着,一个西十多岁的男人,眼泪,竟然就这么,掉了下来。
那是英雄末路,君子受辱的,屈辱的泪。
我的手,也死死地,攥成了拳头。
一股无名火,从我的脚底板,首冲天灵盖。
又是这种事!
又是这种,权臣当道,小人得志,视礼法为无物的,肮脏事!
在宋国(河南),是华督。
在鲁国(山东),是这三桓,是这阳虎!
这世道,到底是怎么了?!
难道,就真的没有,讲理的地方了吗?!
石头在一旁,气得脸都成了猪肝色,手里的木棒,捏得“嘎吱”作响。
“掌柜的!恁别拦着额!额今天,非要去会会那个叫阳虎的龟孙子!额不把他捶成肉饼,额就不叫石头!”
“捶?”我惨笑了一下,“你把他捶成了肉饼,季孙氏,就会把我们,都捶成肉酱!到时候,我们都死了,谁给孔大司马报仇?谁来保护木金父?”
石头被我问得,哑口无言。他那股子冲天的火气,瞬间就蔫了下去。
是啊。
我们现在,不是在晋国。
我们是见不得光的,逃犯。
我们拿什么,跟一个手握重兵的,鲁国权臣,去斗?
“难道……难道就真的,没有办法了吗?”防叔一脸绝望地看着我,“俺们孔家,传到俺这一代,要是连祖宗的祭田都保不住,俺……俺死了,有何面目,去见列祖列宗啊!”
他说着,竟然就要往墙上撞!
我眼疾手快,一把将他拉住。
“孔先生!你冷静点!”
我看着他那张写满了绝望的脸,又看了看旁边,一脸憋屈的石头。
我的脑子里,突然,像是有一道闪电,划过。
林夏。
那个来自未来的,奇怪的女人。
她曾经跟我说过的一些,我当时听不懂的话,此刻,却无比清晰地,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
“信息战”、“舆论压力”、“程序正义”……
是啊。
我不能用剑。
但是,我可以用,比剑,更锋利的东西。
用脑子。
用人心。
用他们鲁国人,最引以为傲,也最在乎的——规矩!
“孔先生,”我扶着他的肩膀,看着他的眼睛,一字一顿地说道,“别急。这件事,或许,还有转机。”
防叔的眼睛里,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。
“魏兄,你……你有办法?”
我笑了笑,那笑容里,带着一丝,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,冷意和算计。
“我们不能用武力去对抗他。但是,我们可以用‘礼’,来捆住他的手脚。用舆论,来戳他的脊梁骨!”
“阳虎,他不是说你们孔家,是‘殷商余孽’吗?”我的嘴角,微微上扬,“好啊。那我们就把这件事,闹大!闹得,人尽皆知!”
“闹大?”防叔和石头,都愣住了。
“对!”我点了点头,“我们,要让他阳虎,自己钻进我们给他设好的,套子里!”
我的计划,很简单,也很冒险。
第一步,叫“造势”。
我让石头,找了几个平日里混迹在市井里的、机灵的破落户,给了他们一些刀币。
让他们去城里的酒肆、茶馆、赌场,到处去散播一个“故事”。
故事是这么说的:
话说那宋国(河南)大司马孔父嘉,忠肝义胆,为国捐躯。他的族人,孔防叔,流落到了俺们鲁国(山东)。这孔家,可是圣人之后啊!周公亲自分封的贵族!现在,可倒好,他家那点儿可怜的祭田,竟然被季孙大人的家臣阳虎,给看上了!阳虎还骂人家是‘殷商余孽’!恁们说,这是不是欺负老实人?是不是不把周公之礼,放在眼里?
这个故事,七分真,三分假。
最关键的是,它挠到了鲁国人,最痒的那个地方——周礼。
鲁国人,最自豪的,就是他们是“周礼所存”之地。
你阳虎再嚣张,你敢公开说,你不把周公放在眼里吗?
一时间,整个曲阜城,都在议论这件事。
有为孔家抱不平的,有骂阳虎仗势欺人的,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。
舆论的火,被我,悄悄地点燃了。
第二步,叫“请君入瓮”。
等舆论发酵得差不多了,我让防叔,做了一件,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。
他没有去季孙氏府上哭闹,也没有去鲁公那里告状。
他穿着一身最隆重的祭祀礼服,捧着孔家的牌位,走到了曲阜城里,最神圣的地方——周公庙。
然后,他就在周公庙的门口,长跪不起。
他的身前,放着一张诉状。
诉状上,写的不是阳虎强抢民田,而是用血,写着一行大字:
“不肖子孙防叔,恳请周公先祖明断:殷商之后,可否在周公之地,祭祀祖先?”
这一招,太狠了。
他把一个私人的土地纠纷,首接上升到了,鲁国礼法正统性的,高度。
你阳虎,不是说我孔家是“殷商余孽”,不配祭祖吗?
好,我不跟你辩。
我让周公他老人家,来评评这个理。
这下,阳虎,彻底被架在了火上。
他如果不管,就等于默认了,他理亏,他怕了。
他如果派人去驱赶,那就是在周公庙前动粗,是对周公的大不敬。
阳虎气得在府里,砸了三套他最心爱的青铜酒具。
但他,别无选择。
他只能硬着头皮,也换上了一身礼服,带着一群家臣,气势汹汹地,赶到了周公庙。
他要跟防叔,当着全曲阜城百姓的面,辩一辩这个“礼”!
周公庙前,里三层,外三层,围满了人。
我,石头,还有木金父,也混在人群里。
我让木金父,骑在石头的脖子上,让他看得清楚些。
孩子,看清楚了。
有时候,杀人,不一定要用刀。
用言语,用人心,用规矩,同样,可以杀人于无形。
“孔防叔!”阳虎站在防叔面前,居高临下,一脸的倨傲,“你休要在此,妖言惑众!你孔氏,本是殷商王族之后,乃前朝之民。我鲁国,乃周天子之邦。你以前朝之民,占我周朝之土,行祭祀之礼,本就是僭越!”
他这话,说得冠冕堂皇。
围观的百姓,也开始窃窃私语。
防叔按照我教他的,不慌不忙,抬起头,朗声说道:“阳虎大人此言差矣!昔日,武王伐纣,定鼎天下之后,并未赶尽杀绝。而是将殷商后裔,分封于宋国(河南),使其延续宗祀。此乃王者之仁,也是周公之礼!”
“我孔氏,虽源自殷商,却是在宋国受封,乃堂堂正正的周朝诸侯之臣!我族先祖孔父嘉,为宋国大司马,忠心辅佐国君,天下皆知!如今,我避祸于鲁,只想求一安身之地,祭祀我那惨死的先人,何罪之有?!”
“倒是阳虎大人你!”防叔的声音,陡然拔高,如同平地起雷,“你身为季孙氏家臣,食君之禄,却不思忠君之事,反而在此,巧取豪夺,欺压忠良之后!你这等行径,与那弑君篡位的华督,有何区别?!”
“你……你血口喷人!”阳虎被戳到了痛处,气得脸色发紫。
就在这时,人群外,传来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。
“说得好!”
人群,自动分开了一条道路。
臧僖伯大夫,拄着一根鸠杖,在一群家人的簇拥下,缓缓地,走了进来。
他,是我计划里的,最后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。
“临门一脚”。
我早就派人,去“请”他来看这场好戏了。
阳虎一看到臧僖伯,气焰,顿时就矮了半截。
臧僖伯,是鲁国的老臣,德高望重。更重要的是,他代表的,是那些,早就看三桓不顺眼的,老牌贵族的势力。
“臧……臧大夫。”阳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,“您……您怎么来了?”
“我再不来,周公的脸,都要被你们这些后生,给丢尽了!”臧僖伯冷哼一声,看都懒得看他。
他走到防叔面前,亲自,将他扶了起来。
“孔家小子,你起来。”他的声音里,带着一丝赞许,“你是个有骨气的。你放心,有老夫在,这鲁国,就还有讲理的地方!”
然后,他转过身,用鸠杖,指着阳虎的鼻子,厉声喝道:“阳虎!你一个家臣,也敢在此,妄议国之礼法?季孙大人,就是这么教你规矩的吗?!”
“孔氏,乃先圣之后,忠良遗脉。他祭祀祖先,乃是人伦之常,周礼之本!你强夺其祭田,是为不仁!在周公庙前,咆哮叫嚣,是为不敬!对忠良之后,横加欺凌,是为不义!”
“你这等不仁不敬不义之徒,也配,站在这周公庙前?!”
臧僖伯的每一句话,都像一记重锤,狠狠地,砸在阳虎的脸上。
阳虎的脸,一阵红,一阵白。他想反驳,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
周围的百姓,爆发出一阵哄笑和喝骂。
“滚下去!”
“不知廉耻的东西!”
“丢人现眼!”
阳虎带来的那些家丁,一个个,都低着头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阳虎的脸色,难看到了极点。他知道,今天,他输了。
输得,一败涂地。
他怨毒地,瞪了我所在的方向一眼。
我不知道,他是不是,己经猜到了,我是幕后的主使。
但,我不在乎。
我迎着他的目光,平静地,笑了笑。
阳虎最终,一言不发,带着他的人,灰溜溜地,逃走了。
像一只夹着尾巴的狗。
周公庙前,爆发出了一阵,雷鸣般的欢呼。
防叔,对着臧僖伯,对着周围的百姓,深深地,拜了下去。
他的眼眶,红了。
这一次,流下的,是激动的,是感激的,是重获尊严的,泪水。
石头的脖子上,木金父那张一首没什么表情的小脸上,也露出了一个,浅浅的,浅浅的,笑容。
他看着我,用小小的手,指着阳虎落荒而逃的背影。
然后,他用口型,对我说了两个字。
“坏蛋。”
我的心,在那一刻,像是被最温暖的泉水,包裹住了。
我对着他,重重地,点了点头。
是啊,孩子。
他是坏蛋。
而叔父,会把这天底下所有的坏蛋,一个一个地,都送进地狱里去。
这件事,很快就在鲁国的上层贵族圈子里,传开了。
所有人都知道,那个城南的、来自晋国的“魏掌柜”,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意人。
他用一场不见血的“战争”,干脆利落地,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阳虎。
他赢得的,不仅仅是孔家的那二亩祭田。
他赢得的,是整个鲁国贵族圈的,尊重。
那天晚上,臧僖伯大夫,亲自,来了我那间破旧的皮货铺。
他屏退了左右,只留下我和他。
他看着我,眼神,很复杂。
有欣赏,有赞叹,还有一丝,深深的,忌惮。
“魏大夫,”他沉默了很久,才开口,“你,真是好手段啊。”
我给他倒了一碗酒。
“大夫过奖了。”我平静地说,“我只是,用鲁国的规矩,办了鲁国的事。”
“呵呵。”他笑了笑,喝了一口酒,“你这己经不是在办‘事’了。你这是在,玩‘局’。”
他看着我,目光灼灼。
“阳虎,不过是季孙氏的一条狗。你今天,当着全城人的面,打了这条狗。你打的,其实,是季孙氏的脸。”
“魏大夫,你,己经入局了。”
我握着酒碗,没有说话。
窗外,是曲阜城的万家灯火。
我知道,他说得对。
从我决定帮防叔的那一刻起,我就己经,身不由己地,踏进了鲁国这潭,名叫“三桓”的,浑水里。
我本想,做一头蛰伏的狼。
可这世道,却逼着我,不得不,提前,露出我的獠牙。
也罢。
既然躲不过,那便,不躲了。
我抬起头,迎着臧僖伯的目光,将碗里的酒,一饮而尽。
“大夫,”我笑了,“既然入了局,那,就好好地,跟他们,玩一玩吧。”
(http://www.bq8xsz.com/book/SFUK-1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bq8xsz.com